“前唐两百八十九年,前宋加起来也才三百一十九年,咱们家大明,能有两百七十六年,已经是在历朝历代中排前列的了。”
在后世魂游了一段时间的朱标,思维方式不再局限于君臣父子这一套,老朱狂怒就狂怒吧。
与其安慰他,还不如把大明的历史告诉他,可惜后世的他对大明历史的了解也不多。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父亲您也驾崩了。传位于允炆,可惜他宠信齐泰、黄子澄之流的文官,不允许藩王回京奔丧。”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削周王,全家被缉拿至京城,废为庶人,随后迁往云南蒙化。”
“建文元年四月,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湘王惧,无以自明,阖宫焚死。齐王被软禁在京,代王被软禁在大同。两个月后,削岷王,废为庶人,徙漳州。”
朱元璋听到这的时候,已经怒火冲天,他怎么敢?
朱元璋认为‘天下之大,必建藩屏’如此才能‘上卫国家,下安生民’。大明才能长治久安。
这藩王制度可以说是朱元璋最得意的手笔,分封诸子为王,以加强边防,藩屏皇室。
朱允炆他怎么敢这样做,文官误国!
“后来老四以《皇明祖训》为大义,指齐泰、黄子澄为奸臣,谋害皇室宗亲,起兵靖难。”
“允炆在大明军神李景隆的帮助下,很快就损兵折将、丢盔弃甲。建文四年六月,老四攻入京城,允炆见事不可为,遂在皇宫放火。皇后死于大火,允炆不知所终。”
“老四登基之后派太监郑和下西洋,就很有可能是寻找允炆。后来老四迁都北平,留下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
“好一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老四不愧是咱的种。”朱元璋现在也顾不得发怒了。
“因为得位不正,老四像唐太宗一样,拼了命的想要证明自己。他五征蒙古,在第五次征伐蒙古班师回朝的时候病逝在路上。”
“老四也死了啊,该,叫你夺我孙的皇位。”朱元璋说着,语气愈加低沉,都是他的后代啊,为何就要手足相残呢?
“老四死后的后面两个皇帝做得还不错,与民休息,后人称之为‘仁宣之治’,再后面的皇帝就不行了。”
“接下来的土木堡战神,老四的后人朱祁镇,在土木堡被瓦剌部一阵冲杀,一举把大明的武将给坑死。”
“从此我大明的武将们见了文官自动低三级,不仅要鞍前马后,还得跪地磕头自称门下走狗。大明的骨头,断了。”
硬了硬了,朱元璋的拳头咔咔响,他现在就想把老四痛打一顿。
想他朱重八从一介小兵做起,靠武功起家,建立了赫赫大明,最后却落得个武将不如狗的境地。
这都是些什么破事啊,老四该打。
朱标的声音继续飘来:
“还有那废皇后,专宠比自己大十七岁的女人为贵妃的朱见深。”
“被文官逼得不上朝,自建豹房来住、封自己为大将军以掌兵权的朱厚照。宁王造反,被文官王阳明平了。他倒好,让王阳明把宁王放了,他要亲自率军再平一次。”
“用大礼仪打击文官,但迷信方士,差点被宫女勒死的朱厚熜。这孩子用太监来对抗文官,二十多年都没上朝。可惜北有蒙古,东南又有倭寇,大明国力是日渐衰退。”
“还有那向文官投降了,废除海禁,最后却肥了地主豪强和文官,空得一个垂拱而治的隆庆新政名号,最后死于女色的朱载垕。从此大明进入党争,大明不再姓朱。”
“朱由校在位时先有所谓的‘东林势盛,众正盈朝’,后有太监魏忠贤弄权,辽东开始丢失,再有莫名其妙的天启大爆炸。”
“天启六年京师爆发大水,江北、山东出现了旱灾和蝗灾。当年秋天,江北又发大水,河南出现蝗灾。大江南北,民不聊生。朝廷内外,危机四伏。”
说到这里,朱标忽然发问:“父亲可知这由校孩儿是怎么死的?”
朱元璋表情凝重,“难道又是哪个亲王起兵靖难?”
“并不是,他泛舟游玩,落水差点淹死,救回来后却受了惊吓,医治无效。后来有文官进献所谓的仙药,服之,卒。”
朱元璋已经出离了愤怒,作为一个皇帝,他怎么可能看不出来是怎么回事。
“又是文官,又是文官。真真不是个东西,反了反了。也是后世子孙无能,竟然不杀杀杀!杀个痛快。”
呵,当年小明王和刘福通就是他叫大将廖永忠在瓜州渡江的时候把船凿沉淹死的。
好一个落水不死,就送仙药。
“接下来就是君王死社稷的朱由检了,大明亡了,错的不是他,是这个世界。”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来源4:http://b.faloo.com/118910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