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知道郡守杨公喜欢收藏刀剑,刘备这次去拜访时又送了杨公一把精美锋利的匕首,并挂名是欧冶子的鱼肠剑。
郡守杨公虽是已经知道这是刘备托名在欧冶子名下的作品,但见刘备送来的匕首精美锋利世间罕见,便也没有拆破。
除了投桃报李,送了郡守杨公喜欢的刀剑外,刘备也准备了另外一件礼物,便是纯白纸张装订的《尚书》。
看到刘备送出的纸质书籍,郡守杨公和名士李定都惊异不已,纷纷翻着纸质《尚书》兴奋说道:“这莫非是蔡侯纸?”
蔡侯即蔡伦,总结了千人粗糙的造纸技术,造出了更加完善的蔡侯纸,被后世认定为造纸术的发明者。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后,虽上报过朝廷,并得到了封赏,朝廷也极力推广。
但真正等到纸张技术大规模普及时,则还要到东晋。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质量和技术还不够成熟,加之大家习惯了用竹简,短时间内很难改过来。
另外一个原因是人亡政息,革新的力量无法持续推进,守旧的力量却非常稳固。
简单说就是知识是士族垄断的财富,本能地会排斥能够方便普及知识的纸张书籍出现,没人帮忙推广。
但历史是前进的,守旧的力量再强,也无法阻止新生的力量成长,随着纸张的更新换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纸张迟早会取代竹简。
刘备自然不会等到社会自然前进,该推的推手还是要推,尤其是普及教育这种利国利民的大事。
“是也不是。”
在郡守杨公和名士李定面前,刘备解释说道:
“蔡侯纸备也见过,知其对书籍记载非常方便。
但较之竹简来说还是有不少缺点,便自己钻研了一些,并找来不少熟练工匠不断试验,这才造出这种新型纸张。
备厚颜命名为娄桑刘氏纸,先生和杨公不要见笑。”
“这是三郎你研究出来的新型纸张?”
郡守杨公和名士李定惊异,皆没想到刘备还有这等巧思。
郡守杨公仔细看了看书籍纯白的纸张和黑色的字迹,又摸了摸纸张的质量,忍不住赞叹道:
“确实不同于蔡侯纸,这新型纸张更加白净光滑,不像蔡侯纸那样泛黄粗糙,更合适用来书写。”
“备知杨公和先生都是喜欢书籍和书法之人,这次备刚刚研究出新型纸张,便第一时间给杨公和先生送来,包括了《尚书》各十本和新型纸张各十刀。”
见郡守杨公赞叹,刘备把早就准备好的东西搬了出来。
“《尚书》各十本?”
此时还没有印刷概念,书籍都是靠手工传抄,听闻刘备一拿出来便是二十本《尚书》,郡守杨公和名士李定都忍不住惊讶起来。
毕竟《尚书》要抄二十遍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计。
不过在拿到刘备又送上来的几本《尚书》后,郡守杨公和名士李定都发现了特殊之处,只见每一本书上的字迹竟然都一模一样。
而且字迹一样就算了,每一个字的大小、排行、间距都一模一样,这就不是书法能够做到的了。
于是名士李定忍不住问道:“三郎,你这些书籍里的字迹大小间距都一模一样,应不是手工抄写出来的吧?”
“确实不是手工抄写的,备那手见不得人的字迹,也就勉强能够看看,哪里敢拿出来丢人现眼。”
刘备点头承认说道。
“那三郎你是怎么做到的?”
郡守杨公跟着问道。
“这是备采用的一种印刷术,事先把需要的文字用木块或陶器雕刻出来,再把它们按照需要的顺序排列整理成一页页的雕版。
最后用墨水印刷到纸张上,这样才有这些字迹整齐的书籍。”
刘备简单介绍道,不过他用的不是木块和陶器,而是直接用的金属,毕竟金属异能的效率比工匠慢慢雕刻快了无数倍。
听完刘备所说,李定大概想象了一下后,忍不住赞叹道:
“三郎真是巧思妙想,我虽猜到应该是雕刻出来后印刷,却没想到是把每一个字单独雕刻出来在组合排列。”
“让杨公和先生见笑了,备偷懒成性,竟想出这种偷奸耍滑的方式。”
刘备自黑说道。
“怎会?三郎研究出来的印刷术非常有用,配合这更好用的新型纸张,推广书籍更加方便,实是天下读书人的一大幸事。
此次进京,本官当向陛下上表,助推三郎研究出来的新型纸张和印刷术。”
郡守杨公却是赞叹新型纸张和印刷术有大用,准备上表朝廷。
其实这也是刘备故意给郡守杨公送书的目的,毕竟杨公出身弘农杨氏,人脉关系非同寻常。
所以借助杨公的身份帮忙传播新型纸张和印刷术,必定会有非常大的作用。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来源4:http://b.faloo.com/935114_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