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明

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南返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徐州在明初隶属北直隶,后改属南直隶。

    它的地理位置,使它理所当然地成了当时军事、文化以及商贸的集散地。

    李颙的这篇文章,让原本安静的徐州城,闹腾起来。

    不可谓是一种奇景。

    李颙写这篇文章的本意是,以天下皆乱,唯徐州一隅清静之地,从而来印证吴王殿下当时下令进行徐州土地改革的正确性和前瞻性。

    他在文章中指出,如今徐州的清平,是庶民阶层对菁英阶层的胜利,是公理战胜强权,从而证明,被世人视为弱者的群体,其实才是真正的强者,前提是,须有德高望重之人领导。

    不可否认,李颙是想拍正在坐镇徐州的吴争的马屁。

    眼见着半个华夏已经纳入吴王囊中,就算再“清流”之人,那也得拍拍即将成为至尊之人的马屁不是?

    所以,李颙将这篇文章,以官府邸报的形势,效仿江南“汉明半月谈”的方式,通传辖下各县并贴上了衙门布告栏。

    然,这篇文章遭到各县生员、学子地一片讨伐之声。

    原因无它,只因李颙在文章中有这么一句——庶民的胜利,是天意的选择!

    这就很奥妙了。

    吴争在徐州搞土地改革,一是徐州不是府,只是因地理位置紧要,又是自古军事要隘,人口也就二十余万。

    人少好办事嘛,再怎么乱,也乱不到哪去。

    再则,当时吴争是想给清廷挖,说难听点,管它波浪滔天呢!

    所以,吴争连在杭州都不敢做的事,直接一声令下,在徐州做了,这其中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是,当时徐州的地主、富豪们大都已经逃了,阻力小更好办事。

    可现在,徐州几乎已经成了战争的后方,百姓们也已经自认是建兴朝子民了。

    这个时候,李颙声称庶民的胜利也就罢了,还说庶民的胜利,是天意的选择,那也让“许多人”按捺不住了。

    这“许多人”,就是读书人。

    因为他们自认是菁英,而吴王殿下此时正坐镇徐州。

    天意的选择,谁是天意,不言而喻。

    这还能让那些自认菁英的读书人,坐得住吗?

    他们感到急迫,因为杭州大将军府至今未开科取仕,除了举荐之外,更多的官是留用和军队退役人员。

    没活路了!

    ……。

    吴争想笑,可笑不出来。

    他知道在这个时代闹革命很难,但还是预料不到,仅李颙自发所写的一篇文章,就会这么难!

    其实,吴争也不完全认同李颙的文章,在吴争看来,怎么能称是庶民的胜利呢?

    应该是,汉民的胜利。



    更准确些,是天下汉人的胜利!

    这其中包括普通百姓,也包括,菁英!

    譬如,也包括李颙自己!

    一篇文章而已,还不是他作的文章,何至于此?

    所以,吴争选择了沉默,也是,这个时候,吴争哪有心情、时间去理会这档子事?

    可怜李颙开始时,还兴致勃勃地在徐州城内开设讲坛,与诸方学子、生员坐而论道,奈何来者气势汹汹、络绎不绝,到最后也就偃旗息鼓、闭门不出了。

    可他心里怨艾啊,心道王爷啊,您就不能发个声,助我一臂之力吗?

    吴争要南返了,不是率军南返,而是只身南返。

    去的也不是杭州府,而是庐州府。

    ……。

    江南乱局持续至今,已近月。

    无数的人,在这场动乱中死伤。

    然而,趋势并未减弱,反而越来越炽烈。

    军队的不参与,让站在“当今天子”朱以海这边的民众,气焰越来越高,仿佛,真成了拥立新君的有功之臣了。

    而拥戴吴王的民众,因吴王的沉默,变得越来越不自信,虽然太平府女署极力地倡导各府生员学子和织女们一起,维持正义、拥戴吴王,可毕竟皇与王有区别,民众渐渐地开始散去,毕竟,背后有一家子人要照顾。

    失去了城外各方民众呼应的杭州城内百姓,也渐渐地平静下来了。

    也对,时间越久,越撑不住嘛,这些民众只是普通民众,凭的就是心中一股气,没有后勤没有银子贴补,谁撑得住?

    朱以海乐啊,周如璋自然而然,就成了朱以海面前的第一红人儿。

    朱以海一下就将周如璋破例晋为
手机支付宝搜索P2zPYPB74GJ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s://www.xsbiquge.com/85_85536/708899.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xbiquge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