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一天好了起来。
要说这封官币是真值钱。
一个封官币能换好多东西。
不过细想一下也正常,封九品官能得一个,那不值钱才怪了!
已经来到了二三月份,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虽然上次开仓放量消耗了不少粮食,可是由于刘协他们开发的盐矿还在每天开采,不断的生产食盐。
所以这些食盐又源源不断的换回了很多粮食,真金白银。
所以开仓放粮还是定期每两个月举行一次。
但是唯一一个大问题就是,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来的流民越来越多。
而食盐的开采量却已经达到了上限。
粮食换回来的粮食就那么多,人却越来越多,不够分啊。
刘协思考再三。
他想起了三国后期,邓艾屯田的事情。
对呀,现在有无战事,将士们都在闲着,与其让他们每天单纯的训练。
还不如让他们参与到生产建设当中。
屯田既促进了民生,又在同时也锻炼了士兵们的身体素质,一举两得。
下邳算是靠近南方了,天气温暖,3月份就下起了大雨。
一场雨过后,刘协期盼已久的种地时机就到了。
刘协从系统商城买了一大批的袁老最新研究的杂交水稻的种子。
又买了很多的化肥。
史丹丽复合肥!
他把化肥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剂量告诉了屯田的士兵。
种地,士兵们自然是再拿手不过,他们都是农家子弟出身,从小都干的农活粗活,
自然信手拈来。
富家子弟没人会当小兵!
耕地现场。
刘备在旁学习,董承闲来无事也来凑热闹。
”陛下,”
董承问道。
”士兵们往地里撒的是什么呀?”
化肥董承当然是没有见过的。
”这……,”刘协一时不知道怎么解释。
”这东西那是番邦进贡的。”
刘协也懒得解释,凡事都往番邦身上推。
董承点点头,怪不得没有见过,原来都是番邦蛮夷之物。
谅来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中原的人历来是看不起藩邦蛮夷的。
尤其是士大夫。
”不过陛下您这大米的种子,可实在是颗粒饱满,我从来没有见过品相这么好的大米。”
在古代水稻全部是自然生长,没有农药,没有化肥,所以收成不高,品相也很不好。
就算是达官贵人吃的大米也不怎么样,里面还夹杂着很多黍米。
”陛下不知道您这大米,这样的种植方法,每亩能有多少的收成呢?”
董承还是不改轻蔑之语气。
”如果正常情况下,每亩应该能生产50石左右。”
”啊!……什么玩意!?”
刘备,董承,李农,以及在场的文武官员全部呆住了,嘴张的老大,眼睛瞪得老圆。
一脸的震惊,一脸激动,不可思议的盯着皇帝!
刘备颤巍巍的说道,”陛下说笑了吧?从来没听过这样的事情!”
”风调雨顺的时候,一亩地能生产10石粮食,那也算是高产了。”
”您说的这翻了5倍,这怎么可能呢?”
群臣异口同声的问,声音里带着很明显的颤音。
刘协坚定的点点头。
”朕不会骗你们,等到六七月份收获的季节,你们再看吧。”
看着刘协如此坚定不移的面容。
大伙儿都相信了一大半,毕竟皇帝已经做出过太多匪夷所思的事情,由不得他们不信。
大臣们跑了过来,顾不得自己儒雅的形象,纷纷抓起了大米和化肥,仔仔细细查看。
仿佛是手里什么稀世珍宝一样,一个劲儿的傻笑。
如果正如皇帝所说,亩产能够达到50石。
下邳气候温暖,每年可以种植两季水稻。
一季为二三月份播种,六七月收获。
另一季为八月播种,十一月底时收获。
按照这样的产量,别说是下邳百姓衣食无忧。
就连整个徐州,人口哪怕乘以两倍,吃饭问题也解决的绰绰有余。
大臣们纷纷不顾形象,也加入到了屯田的大军当中。
过了五六天,已经播种完毕,地里的水稻,长出了幼苗。
大伙儿又忙活,将水稻苗栽种好。
然后就坐等收获季节了。
既然有了皇帝的话作为基础。
刘备,李农这些本来为粮食问题伤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849240_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