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丕的想象中,陈留太守张邈是个文官,即便不是羽扇纶巾,士子风流的形象,也不至于外形太差。
可是,当一脸横肉的张邈就站在曹丕面前,曹丕也只能接受想象和现实之间的落差。
“贤侄,哈哈,贤侄!”张邈见到曹氏兄弟,不禁爽朗笑道。
此时张邈身上穿着厚重的铠甲,头上却做一个巾帻,两鬓有几丝银发,骑马来到渡口之后,下马迎接曹氏兄弟。
“曹昂见过明公。”曹昂先向张邈行礼。
曹丕闻此,立刻跟着行礼道:“曹丕见过明公。”
明公是下对上,晚辈对长辈的尊称,称呼太守还可以用专属称谓“府君”。
至于“伯父”、“叔父”这种称呼,一般只用于亲戚之间,毕竟带个父字,就表示是父亲一级别的尊称。
没有血缘关系,可以用亚父,尚父,以示尊重,而带伯仲叔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张邈是曹操的好朋友,年纪跟曹操差不多。
按理说现在年龄应该不会太大,就在四十岁左右,可现在已经有了明显的白头发。
曹丕见着张邈之后,心中暗道:“世家的生活真是荒淫无度啊!”
张邈的家庭应该很有钱,而此番看张邈的体格也还行,那么在四十岁左右就开始白头,除了肾虚之外,没其他什么好解释的了。
这让曹丕想到一个段子:你以为肾虚的生活是你想象中那么快乐吗?肾虚的快乐你根本想象不到。
看的出来,张邈直到此时此刻还非常快乐!
“贤侄,与我上马!”张邈突然对曹丕说道。
张邈原本驻守封丘县城,在曹丕一行人抵达封丘之后,曹昂派人去封丘城送信,告知张邈,他们兄弟俩来封丘了。
张邈收到消息,直接带着小股部队前来迎接。
最近黑山贼袭扰兖州,封丘这边虽然还太平,但此地不宜久留。
张邈示意上马回城,看到曹丕这个小不点之后,就表示要载曹丕一程。
至于曹昂,都十六岁了,哪能不会骑马?
张邈身为陈留太守,胯下也是一匹名马,在张邈的帮助下,曹丕第一次坐上了“宝马”,心情非常激动。
然而片刻之后,曹丕就激动不出来了。
此时还没有高桥马鞍,曹丕屁股虽然坐在马鞍上,屁股底下有一层布垫,但抗震效果非常差。
而曹丕双脚离地,手上抓着马鬃,还是没什么安全感。
张邈虽然抓着缰绳,双臂护着曹丕。
可在骑马过程中,张邈肥重的身子时不时压向曹丕,曹丕感觉自己的后背不断在被野猪乱拱。
特别是张邈还穿着铠甲,铠甲上的甲片不断在给曹丕敲背,曹丕感觉这是在承受八十大板的刑罚啊!
在这一过程中,曹丕领悟了,什么叫做生命无法承受之重。
抵达封丘之后,曹丕侥幸没死。
张邈看着曹丕脸色不好,以为是小孩子身体差,受不得骑马时的颠簸。
张邈对曹丕还算照顾,立刻找奴婢过来照顾曹丕,而张邈则带着曹昂却商议要事。
封丘距离陈留不远,曹氏兄弟还没到封丘,陈留已经有官员派人过来,告知张邈昨晚在陈留发生的事情。
张邈知道曹昂来意,自然就拉曹昂去大厅谈借兵一事。
“贤侄此番前来,所谓何事?”宾主落座,张邈明知故问道。
曹昂闻此,开门见山道:“特为借兵而来。”
“家父数日前领兵出征,至今渺无音讯。我观黑山贼势大,甚忧之,故来陈留借兵。”
“明公或许不知,陈留借兵乃我家三弟之见,其人虽小,却知孝义,今忧家父,特亲自跟我前来借兵,还请明公全我兄弟拳拳孝心。”
曹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大汉以孝治天下,而张邈又是士族中颇有声望的党人名流,按理说借兵不会太难才是。
不过,从一开始,张邈的行动就表明,借兵不难只是曹氏兄弟的空想罢了。
天下大乱,群雄相争,谁都不会嫌自家的兵太多,只会嫌兵不够用。
张邈争雄的野心虽然不多,但也有守土自保之心。
如今黑山贼来袭,张邈自然不愿意凭三言两语,就将麾下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将士转交给曹昂。
张邈想了一下,回答曹昂道:“贤侄可能不知,我陈留亦有难处。
数月前桥瑁、刘岱相争,东郡易主,我陈留随之动荡一番。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