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这波,突厥人在第五层?
话分两头。这一边突厥阵营个个喜上眉梢,自以为捡了大便宜,那一边,长安城里,人心惶惶,满城飘摇。
甚至有不少文人学子,暗中偷学突厥语,家中私藏突厥服饰,一旦城破,他们就可以大献殷勤,苟全性命.....
万幸的是,当天夜里亥时,各路勤王大军共十二万人马,总算抵达长安,驻扎在渭水南岸,让不少人得以安心。
但,朝廷中的投降派依旧坐立不安。
十二万临时拼凑的杂牌军,能打赢突厥二十万骁勇善战的骑兵?笑话!
严峻形势下,当天夜里,李世民紧急召见群臣,在太极殿展开百官会议,商榷此战。
“使者团此次出使突厥,可带回来什么消息吗?”
李世民率先把目光放在房玄龄身上。
房玄龄略一迟疑,道:“陛下,楚大人此去突厥,单枪匹马,只身赴险,到现在还没回来。”
李世民一愣,问道:“都已经过去两天了,楚寻还没有回来?”
房玄龄在叹息声中点了点头。
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闻言,相视一眼,各自长叹一声。
好个勇敢无畏的后生,这一去,多半是回不来了......
李世民眉头紧锁,脸色尤为难看。
出使两天都没回来,楚寻的结局,不言而喻.......
而大殿中,竟有不少人暗中偷笑。
这两天里,楚寻已经彻底沦为笑柄,成了民间百姓茶余饭后的笑谈,同时,也成了长安酒馆里不少说书先生的反面教材。
将来,甚至还有可能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他这一死,死有余辜,死不足惜......
一个狂妄自大、有勇无谋的傻子,死了便死了罢......
“陛下,如今之计,我大唐只能殊死一搏了,十二万大军枕戈待旦,一定能把突厥人阻挡在城外!”
主战派人士当场跳出来,强烈请求一战。
毕竟,就目前形势来看,和谈是没希望了,那些贪婪无度的突厥人,不拿到好处,岂会轻易和谈?
投降派也有不少人发生,不过他们却是请求李世民大开府库,把战败赔偿金准备好.......
“陛下,楚寻此去和谈破裂,必定惹怒了突厥人,我等只能效法从前,献上金帛,平息突厥人的怒火......”
投降派甚至拿出楚寻这个“死人”当挡箭牌。
李世民不甘心叹息一声,无奈道:“命勤王大军严阵以待,明日一早,若突厥来犯,以死相拼,定要拒之城外!”
“另外,从国库调出五十万金、一百万贯钱吧.......”
李世民要紧牙关,他永远也不会忘记今日的耻辱。
但,如今长安已经是一块砧板上的肉,一切已经由不得他了。
派楚寻出使突厥这条权宜之计,以全面失败告终,李世民只能寄希望于明天一战,大唐不至于城破人亡......
这天夜里,整座长安城处在忧虑、恐慌、沉闷的氛围中,漫天乌云遮掩。
没有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
翌日清晨。
长安城外,渭水南岸,十二万大军分列排布,蓄势待发。
铁衣寒光,战车辚辚,李世民身骑青骢马,腰系金甲铠,胸挂护心镜,神情严肃,沉默不语。
对岸,就是突厥大军!
身为皇帝,他必须在这关键一战挺身而出,鼓舞士气!
两军隔河相望,遥看对岸敌军,声势浩荡,旌旗蔽空,看得在场不少大唐士兵触目惊心。
隋末以来,就连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这些豪杰人物,也不得不屈服在突厥人余威下,俯首称臣,不敢有异心。
这一战,李世民实在是没有什么信心。
波涛汹涌,怒浪排空,这一刻,渭水澎湃翻涌,冲天而起,卷起千尺浪!
就在此时,河对岸突然传来急促尖锐的马蹄声!
突厥人进攻了!
“咚咚——”
远方传来沉闷有力的击鼓声,接着又是一阵杳杳号角声,李世民双目一缩,放眼看去——
河对岸,漫天尘埃弥漫,飞沙走石激射,遮空蔽日,几乎隔绝了所有视线!
不多时,隐约见到一杆大纛若隐若现,李世民认得清清楚楚。
那是突厥旗帜!
“传朕令,全体准备迎战!”
号角声冲天而起,刀戈齐出,战车隆隆!
战斗意志,在这一刻升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所有人都在准备,迎击接下来的这一场恶战!
时间一点一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802068_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