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崇明在济南的主要时间就是大搞他的科教兴国政策,兵工厂很快就开始建设起来,技工学校也是紧锣密鼓,甚至招收学徒技工的告示已经早早的贴了出去。
王夫之从北京跑来见他,因为他目前也没有战争任务。
“王爷,您这是在搞什么呢?看起来很热闹。”
“朝廷对于科教不感兴趣,我就要自己搞了,三个月内就建好了,应该是天下最大的兵工厂跟科技学校。”
魏崇明热情的看着工地的情况,不住的指指点点。
“可是现在大乱已定,除了辽东还有满清残部之外。”
“人要多看未来啊,过几年搞不好满清又来卷土重来未可知。”
魏崇明笑了笑,他知道吴三桂所谓镇守辽东也不过是障眼法,没了满清,吴三桂岂不是要当山大王?所以肯定是做半套装样子。
“那倒是,朝廷似乎对于处理满清问题没有决策?”
“朝中大臣们忙着过小日子呢!新君才即位,皇上也没多少兴趣放在边疆,吴三桂也花钱打点了。”
魏崇明对王夫之说了天下形势的看法,他认为当务之急是修内政,搞好工商业跟科教。
“唉,我最近打算回老家去。”
王夫之的家乡是湖南,好久不回去了,北方这天气干燥使他不大适应。
“男儿志在四方,我看你还是年纪太小。”
王夫之年纪不大已经升为了总兵,吃起了朝廷俸禄,对于多数差不多年龄层的年轻人来说肯定算是功成名就。
“那我就调到山东来吧?”
王夫之高兴的表示。
魏崇明点点头,反正他这个魏王管辖山东地区,神威新军还在他手里,北方势力其实最大的就是他。
“那还不是一句话嘛。”
于是王夫之过些天就来山东了,北京那边就留几千人的部队。
魏崇明在魏王府下面专门设立了自己的小内阁,没有什么大学士,主要包含财政大臣、工商大臣、农业大臣、法务大臣、科教大臣、军事大臣等全新的职位,就是仿造近代国家的做法。
一些人选就是从新军的军官中产生,毕竟这些人跟他很久比较信任。
山东本就是农业大省,除了东部沿海地区,基本上都是农业经济为主。
因此魏崇明花了好几天功夫从自己记忆里写出《农业振兴方案》,将各地的农田水利情况进行了梳理,加入了科学育种的环节,可以大大提高农作物产量,他为此设立农业所来进行这些工作。
另外他还颁布了《工商管理条例》,进一步确定了工商业的地位,鼓励百姓从事工商业。
王夫之来到济南后就帮他做这些事情,被任命为法务大臣,上任第一天就收到了一本《民法通则》。
“王爷,我们大明朝已经有大明律了呀?我这岂不是相悖?”
魏崇明笑了笑:“世易时移变法是必然的,大明律已经落后于时代,我们要振兴工商业跟科技,必须需要合适的法条。”
王夫之愣了一下,还是接受了这个东西,并很快颁布下去,该通则里确立了私人财产不可侵犯的规定,为更好发展近代工商业奠定了法律基础。
魏崇明毕竟是博士,他很清楚一个近代国家的法规至关重要。
山东地区都属于他的封地,朝廷一时半会儿也管不了他。
三个月不到的时间,兵工厂就已经建成了,魏崇明亲自举行了剪彩仪式,取名为“天一兵工厂”,意思是天下第一。
王夫之看着工厂内部叹道:“这么多武器生产出来不得了啊!”
该工厂面积比南京的工部工场大三倍,可以容纳一千二百多人同时工作。
主要生产火枪、大炮以及相应各式弹药。
上次交待黄清研究的加特林机枪也在继续研制当中,进度还算顺利。
魏崇明最后带着王夫之来到武器试验场,看到了那把已完成的原型加特林机器,圆形的筒子一个枪口,旁边是一个转动的手柄,看起来确实非常奇特。
“这也是火枪??”
“当然,加强版的家伙,你可以试试看。”
王夫之半信半疑的转动手柄,听见一阵哒哒哒的枪声传来,枪口吐出了火蛇,二百五十多米外的一棵大树被很快打得粉碎。
虽然射程远远不及原设计的八百米,这是因为工艺的差异,但是显示其火力还是相当惊人的。
“我的天哪!居然这么厉害。”
王夫之手摸了摸外壳已经有点发烫,他不敢相信这东西的射程跟杀伤力如此厉害。
“这只是开始,我们要射击更多更先进的武器。”
魏崇明自信满满的表示,有了这个兵工厂,他可以随时去设计新武器。
“可是我们目前还没有什么敌人了。”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833406_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