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我真是算命先生

第三十七章 周游是天才(求收藏!..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且看他起高楼...”

“且看他宴宾朋...”

“且看他楼塌了...”

两仪殿内,李世民看着眼前的这三句,眼神中微微流露出了一丝惊骇的神色。

整个大殿内,除了李世民之外,还坐着几个大唐的重臣。

房玄龄、长孙无忌以及褚遂良。

“三位爱卿,你们可是在哪本书上听过这几句话吗?”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看向了坐在下面的三个大臣。

三个人互相看了看其他人,都从对方的双眼中,看到了一句话。

根本没听说过。

坐在这里的这三个人,哪一个不是满腹经纶,饱读诗书。

但是李世民说的这三句话,却是他们无比陌生的。

“陛下,老臣仔细想了想,的确是没有记起这三句话从哪里听说过。”

“也许是老臣老了,记得有些不清楚了。”

长孙无忌先开口说话了。

李世民听他这么说,嘴角露出一丝笑容,又看向了房玄龄和褚遂良。

“启禀陛下,依老臣所看,并不是赵国公记不清楚了,而是这句话真的没有过。”

“或许,周游读的书比我们都多也说不定。”

房玄龄看着李世民,笑眯眯的回答道。

这个回答,更是让李世民乐了。

其实在场的人都知道,这句话只不过是开玩笑罢了。

如果仅仅是一个人倒也罢了,可能周游在某本书的角落翻到了这句话。

但是在场的,可是有三位朝廷重臣!

再加上李世民本人,也是饱读诗书,怎么会不知道呢?

“其实陛下不必怀疑,依老臣所见,这句话的确就是这小子说的。”

“若是如此有哲理的一句话,我们三人没有看过,那不可能天下人都没有看过。”

“老臣这些年见过了这么多的读书人,却没有一个人提起过这句话。”

“所以,应该是没错的。”

在一旁的褚遂良,算是将这件事定了调。

李世民点了点头,在他的心里,也是比较倾向于这种说法的。

只不过,他有些不太敢相信罢了。

“若真是他写的,那朕倒是有些想不通了。”

“周游的身世朕也查过,虽然他年少时读过几本书,但仅仅是几本书而已。”

“若是读了几本书,就能写出如此有哲理的句子。”

“那这天下人,岂不是人人都是孔圣人了?”

李世民看着手中的这三句句子,有些不太相信。

因为这三句话,真的不像是周游这个年纪能说出来的话。

更像是一个饱经沧桑,身历世事的老者一生的感悟。

长孙无忌也点了点头,当初听说这个句子是周游的时候,他也是不相信的。

他见过周游,虽然也看出周游是有本事的人。

但是,却不是在文学方面的本事。

“其实陛下不必如此,这种事古来尚且有之,更何况我大唐?”

只不过,褚遂良却抚须大笑。

他的这句话,成功的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了他的身上。

“登善有何感悟?”

李世民看向了褚遂良,有些好奇。

后世对于褚遂良的评价,他的书法总是大于他的其他成就的。

殊不知,他却是一个精通文史的人。

“陛下,其实史书上早就有过记载了。”

“《战国策·秦策五》中曾经有过这么一段记载。”

“甘罗自荐去出使燕国共同伐赵国,但是吕不韦却以他年纪小而斥责了他。”

“当时的甘罗,用了这么一句话。”

“夫项橐生七岁为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这个七岁就成为孔圣人师父的项橐,不就是个例子吗?”

褚遂良笑着说出了这么一个典故。

李世民陷入了沉思,显然是在想这么一个典故。

其实这句话很好理解,就是甘罗用来对比自己本事说的一句话。

曾经项橐七岁就能成为孔子的师父,而今我已经十二岁了,你为何不让我试一试呢?

看到李世民依旧在思考,褚遂良继续说了第二个典故。

“陛下,哪怕项橐的故事实在是太遥远,而且也没有史料证明。”

“但是甘罗的故事,却是有着记载的。”

“秦有甘罗十二岁为相,我大唐有一个十四岁的神童,也不是太过惊讶的事情。”

褚遂良的这句话,显然是将李世民给打动了。

是啊!<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730611_38.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