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
方源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
那就是以怎样的一种方式来讲述希特勒的故事。
...
写成剧本吗?
貌似是个不错的选择。
毕竟在《文思泉涌创作大赛》上。
以剧本的形式来展现自己的创作,是公认的最好的一种方式。
因为剧本的叙事结构和小说不同。
它简洁明了。
用场景、动作、表情、台词等描述方式,能直白的让观众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知,来获取故事的内容。
而小说则不同。
同样的的一个下雨,在剧本里只需要标注一个‘雨’字,设定天气。
而在小说中,则需要大篇幅的文字来进行环境的铺垫这是怎样的一场雨,有着怎样的气氛铺垫作用。
这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天气而已,就这么麻烦。
就更别提更加细腻的心理描写,以及更为复杂的内在逻辑设计。
所以剧本是个很讨巧的方式。
......
但是!
方源思来想去。
还是放弃了剧本这一方式。
倒不是说他不知道怎么去写剧本。
而是他觉得。
如果要写希特勒的故事,剧本这种形式是与其不搭的。
希特勒的一生虽然传奇。
但在没有艺术加工的再创作下。
仅仅是将其的经历以舞台感的方式变成剧本。
那会是一个虽然传奇跌宕,但实则十分分散没有核心的流水账。
纵然这册账本的本身就很精彩。
但是,不够出彩!
......
既然剧本不行。
那么小说呢?
小说化的方式其实也不好。
在10天的时间内。
要想将希特勒的一生写成小说。
这工程量实在太大了!
......
于是思来想去。
方源决定开辟另一个赛道——以旁白讲述方式,来展现希特勒的一生。
通过第三视角的对希特勒的一生展开回顾。
就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
带领观众,走进他那传奇的一生!
于是。
他写下了第一段文字。
......
【1908年的春天,在奥地利的一个小镇上,当地邮政局长询问一位少年是否愿意从事邮政行业。】
【在局长眼中,这个孩子的遭遇实在令人同情。】
【他才18岁便父母双亡,只能靠一点遗产和微薄的抚恤金生活。】
【但出乎局长预料的是,这位少年拒绝了他的好意。】
【“那你要靠什么谋生呢?”局长问道。】
【这个名为阿道夫·希特勒的少年回答说:“我今生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了不起的画家。”】
......
方源只是写下了第一段文字。
111号直播间里仅存不多的几百名观众。
立刻就贡献出了满屏的弹幕!
......
——“什么情况?外国人?”
——“不是,这哥们有过留学经历?他这是要创作一个外国人奋斗的故事?”
——“有趣,这大赛里的外国人到底有不少,故事背景在国外,主角是外国人的故事也很多,但这还是头一次有龙国人写外国故事。”
——“而且你们看时间,1908年?100多年前?他竟然还是写的外国历史?”
——“奥地利?世界上有这个国家吗?”
——“貌似没有吧?”
——“不对,我记得好像在历史课上看到过这个名字,不过它不是和德意志帝国合并了吗?我还记得......是铁血宰相俾斯麦那一课?”
——“所以,他这不是写外国历史故事,而是要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上,进行魔改?”
——“那这阿道夫·希特勒也是虚构的了?”
——“梦想是成为一个了不起的画家?这是一个父母双亡的少年,刻苦学习,最后逆袭成大画家的故事?”
——“牛批牛批!一个龙国人,去写外国故事,而且还是外国少年奋斗成画家!这么冷门的赛道他是怎么想到的?”
——“这兄弟......有想法!”
......
弹幕很热烈。
可见方源这开篇的第一段赚尽了眼球。
——可不是吗?一个龙国人来写外国故事,还是以上个世纪的欧洲为背景,还把当时的欧洲形式给更改过的,能不吸引人?
......
恰好此时。
买买提已经带领着评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1419842_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