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这里,左边的天幕便开始继续播放。
…………
【在朱标太子死后,朱元璋不得不再选择传人,虽然坎坷,但是大明终究延续了下去】
【大明王朝,在华夏历史中,也算是十分强大和硬气的存在了】
【铁骨铮铮的大明王朝,国祚276年,历经16位皇帝,无一是软骨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不屈民族气节,是名副其实最硬气的王朝】
洪武年间。
老朱不由得捋了捋自己的胡须,不仅感慨的说道。
“难道我大明王朝,只有短短不到三百年吗!”
“一共十六帝,这也是真的?我老朱曾经听一个方士说,咱小名叫朱重八,正是应了重八之数,大明应有皇帝一十六位,当时给咱气的,还诛了他的九族。”
“可是没想到,那方士说的,竟然是真的!早知如此,咱就不叫什么朱重八,干脆叫朱重千,朱重万啊!”
老朱想到这里,阴沉着的脸缓缓低了下去。
想来,这接近三百年的国祚,在历朝历代中也算是不短的了。
就算是唐宋,也不过300年左右。
老朱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难道这300年,就是一个王朝的命运之数吗?
老朱叹了一口气,他有些遗憾。
他也是在想,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大明江山。
竟然还是没有跳出这华夏历史的规律啊。
二虎见到老朱闷闷不乐,开口安慰道。
“陛下。您也不必太过悲伤。这天幕上写的,也未必是真实的事情。”
“况且,就算是这天幕皆为事实,我大明之君,也是没有一个孬种,个顶个的都是真龙天子啊!”
听到二虎的话,朱元璋的心情自然是好了一点。
就连刚刚紧皱着的眉头,此刻也是舒展了许多。
确实,在老朱看来,如果大明诸君真如此,那么这大明,也算是没有辜负自己的努力。
只不过,老朱还是对自己疼爱有加的标儿,感到无尽的惋惜了。
…………
永乐年间。
朱棣此时看到天幕上的内容,也是有些喜出望外了。
“看到了吗,老二啊,你看这天幕上说的!”
朱棣指着天空中,露出了喜悦之色。
“如果这真是史实的话,那么连我朱棣在内,整个大明,还真的是没有一个软骨头啊!”
其实在内心,朱棣主要还是在意后世对于自己的评价。
而关于大明国祚多少,他知道,这不是自己能够去左右的。
有多少个皇帝,大明之时运有多少年,这都是后世的君王来决定。
至少自己这里,他已经是尽力做到最好了。
反倒是这名声,是朱棣最为关切。
看到天幕内容的朱高煦,转头看向父亲,也是不住的点点头。
“是啊,至少,没人说咱们是篡权的帝王啊。”
他几乎都是皮笑肉不笑的一个状态。
毕竟,朱高煦最担心的,是自己到底能不能接自己老爹的这个班。
皇太子朱高炽,老大那边朱高煦倒是不在乎。
在朱高煦心里,老大就是个软蛋,就不配当皇帝。
那句“世子多病,汝当勉励之。”朱高煦日日回响在耳畔。
至于老三就更不用说了。
关键是让朱高煦有些头疼的,是自己的这个大侄子。
在他看来,朱瞻基就是个小老虎。
等长出牙来,绝对会咬人。
更何况,凭着老爹每天喊的那声好圣孙,也是能够窥知一二的。
天幕里头,有没有自己朱高煦这个名字,还不一定呢。
想到这里,朱高煦只是在朱棣旁边附和着,陪个笑脸的样子。
…………
崇祯年间。
朱由检望见着天幕的内容,整个人都不好了。
本来就已经闷闷不乐的皇帝,更加变得有些忧愁了。
“老天啊,算算到我崇祯,正是一十六位,难道我这大明,这的要在朕的手下覆灭了吗?”
一想到这里,朱由检脸一黑,慢慢的低下了脑袋。
只有王承恩缓缓开口;“陛下,您还是不要太过劳神苦思了,这天幕……兴许只是个幻术啊。”
嘴上虽然这么说,不过主奴二人都知道,这明明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
而半空中的天幕却是完全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朱元璋死后,其孙朱允炆登基,改国号建文】
【建文帝任用大臣方孝孺为翰林侍讲,任黄子澄为翰林学士,任齐泰为兵部尚书。后听取几人的建议大肆灭藩,触动了各藩王的利益,其中,燕王朱棣开始造反,并且不断壮大兵马,攻占城池。】
【建文四年,朱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1445850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