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明显的是建文四年,朱棣南下。】
【4月,朱允炆命兵部尚书齐泰,从辽东,调十万部队到济南,要抄朱棣的后路。】
【辽东的部队接到命令抗旨,肯定是不太合适,那好,原地解散回家了,一个到济南的都没有。】
【就很明显,军方已经公开抛弃了朱允炆。】
【而靖难,实际上就是文官借朱允炆掌权,被朱棣借助军阀的力量给干掉了。】
永乐年间。
朱棣有点难为情。
自己给郭家封侯拜相的事情,居然都是被这天幕给扒出来了。
这天幕,到底什么是不知道的啊。
朱棣完整的看完了这场白沟河之战,让整个人,都是热血沸腾的。
他不但是热血沸腾,朱棣感觉好像把之前的那段日子,再次经历了一遍似的。
想起来了,那场战争,真的是让朱棣印象相当的深刻啊。
“是啊,就是武定侯郭英啊,那一位,也真正的算得上是我永乐朝的功臣啊。”
提到郭英,永乐皇帝也是十分敬重的。
他可是连着经历了洪武,建文,永乐的三朝元老啊。
并且,和其他人不同,郭英是从最开始就给就跟着老爹征战的。
“唉,只是有些可惜,这位武定侯,前些阵子,已经寿终正寝了!”
此时,朱棣也是有些失落了。
平时,看着这一位,他时常会有些恍惚。
有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的父亲,大哥还健在。
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藩王,并没有后来的靖难之役,更没有如今的永乐朝。
可是现在,这最后的一点念想也没了。
眼前之景,已是自己打下来的江山。
“哼,这一切,是建文那个小混蛋一手造成的!”
朱棣不悦道。
现在,他的心结,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建文给他带来的。
“陛下,您不用多想,孙孙会帮您找到建文,了却您的心愿,并且,让建文给所有他辜负过的人一个交代!”
朱瞻基也是察觉到了永乐皇帝的一点忧愁,上前开口道。
“还是朕的大孙懂事,对,这个建文,李申、王宁、这些忠勇之辈,全部都死在了建文手上。”
想到之前追随自己,又被建文斩杀的那些人,朱棣咬紧牙关,很是气愤。
“更可恨的,这个小子,居然把徐增寿也给砍了啊!”
想到和自己关系不错的小舅子,朱棣更是怒火中烧。
人群之中的大臣们,几乎都是有些害怕了。
他们几乎都是面面相觑。
他们不仅是面面相觑,他们都是不敢多说一句话。
而朱棣也是尽力的平复心情,他尽力不被这些往事所影响。
这些,都是过去了。
作为大明之主,朱棣必须想想,以后的事情。
…………
洪武年间。
“这个郭英,还真是有作为啊!”
朱元璋哈哈大笑。
朱元璋把人群中的郭英叫了过来。
他看着这个大将,这个从18岁就跟着自己征战沙场的将士。
老朱也是感到了一阵的欣慰了。
“在天幕的后世里面,你也是如此勇猛,咱觉得啊,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唐朝的尉迟敬德了,不,就是跟他比,你也丝毫不逊色!”
老朱的眼里,少有的温和。
他这是发自内心的喜悦。
“陛下,您过奖了,臣只是尽力自身之责。”
“你郭英,在咱手底下征战了这么多年,也算是不小的功劳了。当初的淮西二十四将,尚在的也就是耿炳文和你郭英了吧。”
老朱眼睛一闪。
当初自己率军征战沙场的时光,再一次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这一刻的朱元璋,他也是几乎全部都一样想起来了。
二十四将,那是至正十四年,自己离开濠州奔赴定远时,自己呆在身边的24个人。
现在想一想,他们已经有很多人,都是不在了。
这些人,虽然有的人已经是病死或者战死,不过不可否认的,他们都算得上是大明的开国功臣了。
为了他老朱留过血,更是为了大明,留下过汗马功劳。
“你也不用谦虚。这样吧,你想要什么,虽然还没发生天幕里的事情,朕就先满足你了!”
此时的郭英,立刻感觉到了寒意。
他还是先郑重行礼,感谢了一番。
然后在郑重道。
“臣当初,只是一介平民,仰仗陛下的恩宠,还得到了官爵,微臣又怎么有脸去在去求什么赏赐!去当什么奢侈的贵族啊。”
言语之间,尽是谦虚小心。
朱元璋听罢,先是一笑,紧接着仔细的思索一下。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来源4:http://b.faloo.com/1445850_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