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虽然有诛人家十族的战绩,但也不会在调查清楚之前大肆杀人。
如果直接像老二说的,全部斩杀的话,那么确实有可能会错杀贤臣,也会导致朝野动荡。
“这样吧,斩杀倒是不必了,不过必须精准限制这些人的权利,尤其是祖籍江南地区的那些文官,必须要彻查,严查!倘若真的和天幕说的,有和走私有关之人,必定按照大明律法严加惩处!”
几个儿子以及其他在场大臣齐声道。
“陛下圣明。”
…………
宣德年间。
宣德皇帝此刻正是细细的思索着。
他不仅是在思索,他也是在分辨着,到底谁是阻止航海事业的罪魁祸首。
这下子,宣宗终于是明白了,为什么郑和下西洋会在自己的宣德朝停止下来。
那就是这个时候的文官集团,他们的猖獗程度,已经是到达了顶峰。
这件事,也是从侧面反应出来,他这个宣德皇帝,要么,是有些太软了。
要么,就是在航海事业这方面有些疏忽了。
这才让文官集团钻了空子。
想到这里,宣宗也是有些恍然大悟。
随即,他看向了旁边的辅政大臣杨浦。
此时的杨浦,似乎已经是意识到了会发生什么。
不用意识,仅仅是从宣宗严肃的表情,也能够窥知一二了。
天幕上的内容,对自己非常不利啊。
没等宣宗开口,杨浦先开口了。
“陛下,您,可不要听信这天幕上的内容啊。他这上面,也不一定是真的啊。臣是绝对的一心为国,绝无半点私心!”
杨浦的神情十分虔诚,他也是一字一句的说出来。
而且就凭杨浦位居三杨,他也是有这个自信,宣宗会相信自己。
“我倒是并没有直接断定是你,不过啊,杨浦,我记得你的祖籍,就是福建建瓯吧。”
朱瞻基也是十分谦和的开口问道。
事实上,宣宗也只是怀疑,毕竟,这种事情,定在谁身上都不是小事情。
况且这天幕上也是没有说明到底是谁的。
一方面,这个“江南”“文官”“位高权重”确实是和杨浦对上了。
另一方面,他也是想试一试杨浦的弹性。
万一直接诈出来了,也说不定。
“福建建瓯,这可是有名的港口,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郑和下西洋之前,这瓷器,茶叶等贸易交往,福建可是大头。”
宣宗眼神里满是凌厉的补充到。
听到这话,众人也是齐刷刷的看向了杨浦。
此时的杨浦,也是有些沉重了。
他不仅是有些沉重了,他整个人都是有些慌了。
这个架势,是不是自己,都是要给自己定下一个罪名的节奏啊。
“陛下,还请您明察秋毫,我杨浦,绝对问心无愧。臣的确祖籍福建,但是身在这朝廷,臣也是分的清轻重缓急的,自然会竭力为了朝廷做事,不会为了一己私利贪图富贵,更不会误了国家大事!”
这一番话下来,杨浦自认为应该可以了。
但是以防万一,他还是补充道。
“陛下,臣认为,可以继续看下去,兴许会有其他的线索!这天幕一直都是播放这的,并且,它完全是没有停下来的兆头。要是真的后面提到了微臣,那么到时候绝对无需圣上您动手!”
杨浦的表现十分真诚,让宣宗暂时也是有些为难了。
说实话,要是一个小官员也就算了,这可是这样的一个杨浦啊。
他可是在自己爷爷当朝的时期就已经身居大明官位了。
现在定他的罪,还是要三思而后行,万万不可没有证据冤枉好官。
朱瞻基没有多纠缠,他需要的,是调查的时间。
毕竟,如果天幕的内容是真的的话,那么影响郑和下西洋的人,一定是身居要职的大臣。
不然也不会直接把这项工程给叫停了。
朱瞻基随即又看了一眼杨士奇,杨荣,于谦等人。
眼神十分严肃,似乎是在警告。
几人也是纷纷低下头,只有于谦昂着首,十分突出。
他总是给人一种什么都不怕的感觉。
“陛下,臣与他们不同,臣是身正不怕影子歪,要查的话,第一个来查臣!如果在航海事业上面有需要的话,皇上您尽管开口!微臣绝对尽心竭力为陛下分忧!”
于谦言罢,微微的笑了一下。
而一旁的三杨,确实有些不善的看了于谦一眼。
不过朱瞻基并不会因为这一点,而放过对于于谦的调查。
随即,朱瞻基等人继续观看着天幕的内容。
…………
正统年间。
此时的土木堡兵营里面,王振还是十分尽力的劝说着朱祁镇。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1445850_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