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下,叶逸霄缓缓阐述问题的核心:“陛下,虽然皇亲与勋贵的封赏问题已经找到解决之道,但官员的基本俸禄体系,仍旧潜藏着危机。”
这话一出,朝堂上那些清贫的官员不禁动容,有人甚至眼眶泛红。
叶逸霄,又是他,叶府之人仿佛成了他们心中的守护神。
然而,高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面色一沉,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你这是无稽之谈!
官员的俸禄我早已反复核算,确保足够一家人的正常开支,你莫非是为了找茬而故意找茬?”
朱元璋对贪腐深恶痛绝,早在称吴王时,便对官员俸禄进行了严格的限定。
叶逸霄此刻的言论,他并不乐见,但同时,他也没忘记昨日叶逸霄以死相谏的震撼之举。
心中暗自吩咐太监王半去召太医待命,以防万一。
这段时间以来,朝堂内外似乎过于和气,这对于刚刚建立的大明王朝来说,并非吉兆。
朱元璋正寻思如何打破这种过于平静的局面,叶逸霄适时出现,仿佛成了打破僵局的催化剂。
只要朝中有这样的声音存在,他就有理由敲打那些可能松懈的官员。
叶逸霄不卑不亢地回应:“微臣不敢无中生有,但现有俸禄体系确实可能加剧土地兼并。
导致官员贪腐,清官难立!请陛下细阅微臣呈上的俸禄数据统计。”
话毕,叶逸霄不顾朱元璋的拒绝,重重磕头,额头触地,仿若无知无畏。
再抬头时,额上已渗出血丝,染红官服。
朱元璋一时语塞,群臣也是一片寂静,心中暗自嘀咕:怎么又来?
最终,朱元璋咬牙切齿:“咱……看!”
他已暗下决心,退朝后要让锦衣卫彻底查清叶府底细,为何连续三人如此刚烈?
朝堂上,朱元璋逐一念着官员的俸禄标准,质疑道:“从正一品至九品,这样的俸禄难道还不足以维持生计?
哪怕是最低的九品官,每年七十石粮食,还不够吗?”
大多数官员心知肚明存在问题,但无人敢在此刻出声。
清官势弱,贪官权重,对叶逸霄的敌意悄然滋生。
叶逸霄却毫无畏惧,直指要害:“陛下,官员苦读数十载,所获俸禄却仅能勉强糊口,这真的足够吗?
天下官员数量庞大,高官寥寥,底层官员众多。
以九品官为例,七十石粮仅够一家五口糊口,上有老下有小,哪还有余粮?”
朱元璋听着,陷入了沉默,叶逸霄却不肯罢休,继续道:“人有七情六欲,为官清廉,尚需赡养父母,养育子女,这都需要经济支撑。
区区七十石,对于六口之家、七口之家意味着什么?
长此以往,借贷无门,为官不如务农,官场必生腐败!”
“他们怎敢!”朱元璋强硬反驳,强调自己时常节日赏赐,怎会不够用。但这更像是强词夺理。
叶逸霄一针见血:“赏赐多少?受宠者几何?位居何职?
再说,那七十石俸禄,到手究竟几许?又有多少被金银或实物替代?”
金银细软听起来风光,实则许多时候,官员收到的可能是些不值钱的杂物。
“够了!”朱元璋喊停,心中五味杂陈,思绪飘回幼时元兵苛税的场景。
元朝统治者难道真的愚蠢到毫无察觉?
当然不是,他们清楚,许多重税其实是地方官员私自加码,而非中央指令。
元朝的官员,尽管多数为元人,生活条件确实优于如今大明王朝的官员,但他们也无法抑制贪欲。
因此,推翻元朝后,朱元璋严格限定了官员俸禄,并设置了锦衣卫以加强监督。
但如今,他意识到,如果连自己的官员都难以维持生计,那么谁能保证他们不走上贪腐之路?
户部、刑部、吏部的正常运作,又将由谁来保障?
一旦普遍陷入困境,贪腐恐怕就会成为普遍现象。
“朕最痛恨贪官污吏,一经发现,必严惩不贷!”
朱元璋虽然认识到了问题所在,但作为帝王的尊严让他无法当众承认错误。
叶逸霄见机又进言:“陛下,贪官固然可憎,但我们也需体谅,那些陷入困境之人往往有其苦衷。
恳请陛下早日定夺,若官员已需借贷度日,拖延只会增加他们的债务负担。”
叶逸霄的这番话,无异于将皇帝置于舆论的火炉上,这种直接挑战,若换作其他官员,恐怕仕途就此终结。
但叶逸霄却不同,他并不在乎个人的官场前途。
只在乎能否站在这朝堂之上,为国为民发声,与皇帝的亲近与否,于他而言并不重要。
朱元璋在压力之下,不得不承诺会与户部进一步商讨对策。
而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1425947_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