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直播:给老祖宗们讲历史

第二章 关于农业那些事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汗珠。

“我大秦,我大秦........”嬴政凝视着天幕,深邃而冷冽目光中透出一丝寒芒,心中涌现出历代先君的奋斗,同时也夹杂着对未来的隐忧——他的大秦,终究还是亡了吗?

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回过神来的李斯跪在嬴政面前:“陛下,即便我大秦无法千秋万代,那也是几千年之后的事了。”

嬴政微微点头,显现帝王的威严与沉着,“朕无恙,如今天幕已启,愿诸位能与朕同行。”

仅仅一句话,众位大臣就安定下来,既然有了天幕,他们相信这个曾带领他们一统六国的男人,会继续带领他们创造更辉煌的大秦。

【隋唐时期,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水稻的种植技术得到了显著提升。主要农作物有稻、麦、黍、稷等。唐朝时期,江南地区成为了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亩产水平在江南地区可达3—4石,即约合90—120公斤。】

【宋元时期,农业技术继续发展,特别是水稻的“两熟法”开始普及。农业区进一步南移,江南地区成为了全国的经济中心。亩产水平在江南地区可达4—5石,即约合120—150公斤。】

【明清时期,人口激增,农业向更加精细化发展。主要农作物有稻、麦、玉米、红薯等。亩产水平根据不同地区有所差异,但普遍在4—6石之间,即约合120—180公斤。】

【新中国成立之初,农业基础薄弱,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稻谷、玉米为主。那时的主要产粮区集中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四川盆地。

农业设施相对简陋,主要依赖传统的农耕方式和简单的农具。亩产水平普遍不高,例如小麦在华北平原的亩产大约为100-150公斤,稻谷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亩产也仅为200公斤左右。】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家开始大力推广农业现代化。除了传统的小麦、稻谷、玉米外,棉花、油料作物等也开始得到重视。产粮区逐渐扩大,尤其是东北地区的大豆和玉米产量逐渐增加。

农业设施方面,开始引入机械化农耕,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具逐渐普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亩产水平也有所提升,华北平原的小麦亩产增加到200公斤左右,东北地区的玉米亩产也达到了相似的水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业生产进一步得到解放和发展。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除了传统的粮食作物外,经济作物如水果、蔬菜等也开始大面积种植。主要产粮区依然集中在东北、华北和长江流域,但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也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区。

农业设施持续改进,电力灌溉、温室大棚等新技术得到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亩产水平大幅提升,例如华北平原的小麦亩产可以达到300-400公斤,长江流域的稻谷亩产也增加到500公斤以上。】

【进入21世纪,中国农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农作物种类更加多样化,高效、绿色、生态农业成为发展趋势。主要产粮区依然稳定,但西部地区和边疆地区的农业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农业设施方面,智能化、精准化成为新趋势。无人机、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亩产水平继续攀升,许多地区的粮食作物亩产已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部分高产田甚至可以达到600公斤以上的亩产。】

“俺了个娘嘞,这后世一亩地得产多少粮食啊,要是有这么多粮食,俺也不会把自家的地抵给刘老爷家了!”一个身穿破烂的消瘦汉子自言自语。

“嘘!你不想活了,小心被人听了去,你忘了小安子是怎么死的?”旁边满身都是补丁的黑瘦汉子推了他一把,小声呵斥。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1415743_2.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