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合院:从宣传员到大文豪

第十章 风头出大了,找上门来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李卫东不是突然变大方,是他本来就挺大方,只不过他的大方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标准。

借报纸看看,又不是什么大事儿,想看拿去看就是了。

可你要看完顺手给自己烧货,或是放着不给,方便自家用,那这就不对了。

借你看没问题,东西得是我的。

你就是看烂了,也得给我还回来,扔了、烧了都是我自己的事儿。

自作主张就给我挪作它用,这事儿兴致就不对了。

李卫东自认不算好人,但也绝对算不上坏人,只要你不损害我的利益,咱们有话好说。

可你非要拿我好心当好欺,嘿嘿~

李卫东抽出腋下的报纸,用力一抖将它展评,心说‘这事儿可就有意思了。’

《人民文学》不仅刊登他的诗歌,还在下面就此进行评论。

“这首诗歌开宗明义,第一句就表明祖国少年一代光荣的历史使命,作为长征接力的后来人。他们将继承先烈开创的革命大业,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美好理想奋斗终生。”

评论人,人民文学副总编——冯先生。

“诗歌明确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核心理念,要像先辈那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志诚信念,才能从先辈手中接过光荣的旗帜,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

评论人,人民文学副总编——张翼。

“先辈们为祖国,为人民终身奋斗的艰难经历,可歌可泣,为我们做出光辉的榜样,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这笔财富在下一代人的身上生根发芽,令人欣慰。

正是这样宝贵的精神,一代代传承更迭,让我们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祖国万岁。”

评论人,人民文学社长兼总编辑——姚先生。

看到这些评论,李卫东一时间难掩激动,他没想到这篇被删减的诗歌竟能引来如此高的评价。

“自己这个风头,出的是不是太大了点?”

习惯于低调中庸的李卫东,有点不太适应站在前台,可他很快就想起自己的目的。

想要铸金身,怎么可能藏在幕后。

何况,谁又知道是自己写的这首诗歌,‘出版社应该不会找上门吧?’

可凡是就是这么邪,越念什么,越来什么。

眼看快到中午,李卫东打算出门去吃食堂,就听前院儿有人说道:“请问,王维诗中人在吗?”

“谁啊,大中午嚷嚷没完,干什么的这是?”

被吵了清梦的叁大妈,满脸不高兴的挑开帘子,瞧见两张生面孔。

穿的倒是人模狗样,一副领导做派,让叁大妈心里那点怨气,变的畏畏缩缩。

“您二位这是?”

冯先生和张翼相视一笑,正要开口问询,就见一少年从门洞下走来,“叁大妈,是找我的。”

“两位,咱们出去说。”李卫东走到跟前,低声道:“我就是,出去再说。”

扶着两人的手腕出了大门,李卫东这才停下脚步,“二位,我就是你们要找的人,正好中午,两位还没吃饭吧,咱们到前面食堂边吃边聊。”

二食堂,李卫东要了两个菜,又点了三碗面条,结钱给票让服务员快点。

等人走后,笑呵呵看向冯先生和张翼,说:“两位是为了那首诗来的吧?”

冯先生点头微笑,道:“不错,没想到王维诗中人会如此年轻,我还以为……”

来之前冯先生和张翼还在为此打赌,冯先生耍诈抢着说“是名老者,”张翼只能无奈猜测是名少年郎。

本以为赢是十拿九稳的事,没曾想聪明反被聪明误,倒是太过想当然了。

“以为是个老头子?”李卫东爽朗一笑,自我介绍道:“李卫东,红星厂宣传员。”

听他这么说,张翼起身拱手就要作揖,李卫东连忙拉住让他坐下,心虚看了看四周。

“咱们从简,从简,我这人喜欢平静生活,不爱招摇,咱别搞的人尽皆知。”

老成持重,喜欢讲究文人风骨的张翼,显的有些不知所措。

“天翼,看来咱们两个都猜对了。”

冯先生得意发笑,他这个性格可不像外表一般年轻,很是老成持重,颇有好友之风。

见他又想刷炸,张翼提目横眉道:“无耻。”

冯先生苦笑摇头:“好好好,这次是我输了。”

“两位,这是拿我当赌注了?”

听见李卫东这么一说,两人才想起是来干什么的。

“抱歉,和天翼斗嘴惯了,都忘了正事儿。”

冯先生告了声罪,道:“李先生,我能看看您写的原稿吗?”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1412926_10.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