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师父所言,大师兄现下所在的昆梁山庄,临近于东辽城。这昆梁山庄环山而建,甚是壮丽,且现下正在筹备三年一期的“端宝宴”。
此前略听过这昆梁山庄的少庄主,也就是我的大师兄舟游讲过一些关于这山庄的事迹。
听说这昆梁山庄揽聚天下宝物,以三年为期,在春暖花开之时,便会宴请各路武林人士,和五湖四海慕名而来的经商之人,当然也不乏一些慧眼识英的鉴宝高人。
这些稀世珍宝,说来,其中只有三成是由昆梁山庄这三年来所得,剩下的七成便是众人前来相聚携带的“敲门砖”。若无人引荐而来,需出示珍宝,方才可进入端宝宴会。
众人前往山庄相聚一观这三年来新得的稀世珍宝。并择选其中一小部分纳入“数宝方册”中,这些稀世珍宝和“凌云录”上的高手一样都自有排名,而这排名也便是在这赏宝宴会上,由众人鉴赏推举而成。
若这稀世珍宝能上的了“数宝方册”,那宝物的价格一夜之间便会成数倍地增长,可使得拥有这宝物之人一夜暴富,当然,既到此处露了富,也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可即便如此,每期举办端宝宴仍旧有大批的人蜂拥而来,就是为了追求这登上“数宝方册”的可能。
大师兄此次下山回庄,便也是为了与昆梁山庄的庄主舟远山一同操持这三年一期的“端宝宴”。
而这端宝宴举办之日,正是十日之后。
我想这此时应正是大师兄最为繁忙之时,不宜叨扰,不如先在庄外山脚下的小镇中安置几日,再做打算。
庄外这座小镇,名为昆梁镇,说来也是昆梁山庄的地界儿,这些年因“端宝宴”的缘故,时常人来人往的,在这山脚下也吸引了一些无家可归的人聚集于此,久而久之地,竟形成了一个难民聚集的小村落。
庄主舟远山知道后大手一挥,拨了不少银两给到山脚下的难民安家落户。
于是心怀感激的百姓们修建石碑置于镇门口,上书:昆梁镇。
说来,大师兄的父亲还真是和大师兄一般,十分地有仁爱之心啊。
午时。
我抵达此处昆梁镇时,哪里还有半分昔日流民聚集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入眼就颇为富庶的小镇。这个小镇坐落于青山绿水之间,四周环绕着肥沃的土地。青砖黑瓦高低交错,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各色商品琳琅满目。镇上的居民衣着虽不算华丽,可大都洁净。
因马上到来的端宝宴会,昆梁镇上已经是热闹非凡,酒馆、饭馆,甚至路边的茶摊子处处都坐满了人。让这本就不是很大的小镇,竟一时无处落脚。
我穿梭在街道上,四处闲逛。
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宽阔的街道上你来我往。小贩的叫卖声、工匠的敲打声、旅客的谈笑声,还有马蹄和车轮声交织在一起。有时还能见着有衣着华贵的夫人或商贾在各家店铺前打望,一看着装就不是本地居民。
我闲逛到杂耍艺人的摊子前看了一会杂耍,跟着人群喝彩了一番。
而后抬头瞧了瞧空中,日光正落在我头顶,想是此刻已是正午时分了。
此时肚饿的我才闻到,这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味,烤肉、炸鱼、糖葫芦等诱人的小吃更是随处可见。
很难想象这里曾经竟然是难民聚集地。
我一边感叹着舟庄主的善举,他这大手一挥,便使得多少百姓安居乐业,一边在路边搜寻着美食。
却忽然听见前方有叫骂声。
“你的?刚才就你在我旁边!不是你是谁?”声音有些急促尖锐,是个妇人的声音。
我循着声音看去,那处已经围了不少人。
于是好奇心旺盛的我,挤到前排吃瓜。
眼前是一个盛气凌人的妇人,衣着光鲜华丽,头饰繁复,看似出自商贾人家。她面上带着怒气,她的身侧站着一男一女两个年纪轻轻的随从,也同她一样狠狠盯着面前地上躺着的人。
而在她对面这人,是一位半躺在地上的稍显年轻的女子,这女子身上脸上都脏兮兮的,面容也看不清。面对眼前三人的质问,她沉默着不开口。
引得对面的妇人气势汹汹地又要上前。
我见状正欲上前。
此时却有另一位热心的吃瓜群众开口:“别动手啊,有什么事好好说嘛!”
这妇人想来也是,当众动手的确是不太合适,于是深吸了一口气,对着吃瓜群众道:“诸位看官评评理啊,起先我在那珠玉铺子刚买了一只成色上好的玉镯,走到此处就发觉没了。周围又只有这女子一人。本来,我也是不疑的,可谁知这玉镯就戴在这女子手腕上。”说着她就弯腰拿起半躺在地上女子的手腕。
上面的确是有一只上好成色的玉镯子,女子不悦地拧了拧手腕。
继而这妇人指着地上的女子又道:“可这女子这副形容,哪里像是能戴上这种上等玉镯的?不是她偷的又会是谁?”<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1384935_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