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回复:“看了洪泽第二篇文章,才知道自己看他第一篇文章看的有点浅薄,回头重新看一遍,可不是在说生活方式的改变么,可不是在说科技的变化么,竟然光顾着跟人吵架,没仔细看。”
有了第一个回复,就有了第二个:“我也上头了,被洪泽一提才发现,尴尬。”
“我有点怀疑,这真的是十六岁小孩写的文章吗?”
“洪泽这两篇文章写的都很好,科技的改变,会引发生活方式的改变,这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对他说的改变方式,我持保留意见。”
“科技的发展没问题,但一定会朝着洪泽所预料的方式发展吗?我看不见得。”
“没有人能准确预测出未来发展成什么样子,但科技的发展,确实是在往更加便捷上发展了,未来,说不准真如洪泽说的那样。”
“手机的作用夸大了吧?哪可能处理文件?”
“十年后,我要来看看这篇文章。”
……
博客下方的评论,比之前第一篇文章的剑拔弩张要好很多,被洪泽嘲讽了的网友,纷纷开始自我反思,为什么当时就上头了,光顾着吵架,连文章的核心都没去仔细品。
现在的网友,还不是十年后那种喜欢各种贴标签,无脑开骂的网友,即使被说也死不悔改。
现在的网民数量还不够多,年龄层面也比较高,知识层级也足够,特别是博客这边的网友,懂得自我反思。
不光是他们在反思,严嘉乐看见这篇文章后,也在思考。
但他不是在思考自己为什么没看出内核来,他其实看出来了内核,但他为了热度,他没提,更多的在提他的音乐方向。
严嘉乐思考的是,该怎么继续蹭热度。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