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鬃射法是用来在冲锋或立定过程中攻击前方敌人的,骑兵将身体靠近马鬃右侧,然后左手持弓右手拉弦引射,因此叫分鬃射法。
对蹬射法是在包围敌军步兵的过程中,对其进行裹阵环绕时的攻击方式,也是一般人印象里的骑射方式。由于是裹阵环绕而不是正面冲锋,所以骑兵只能侧面射箭,骑兵将身体靠近马匹左侧(由于左手持弓,因此侧面投射时一般人只能面对左边瞄准,能左右开弓的毕竟是少数),弓身垂下对着左侧马镫,然后右手拿箭拉弓,瞄准后发射,因此叫对蹬射法。
抹鞦射法不同于前两种,鞦的意思是系在牲畜屁股后面的皮带,顾名思义,这是在移动时对身后追兵进行攻击的射法。骑兵将身体靠近马匹左侧,然后张弓搭箭转身射击。除了这些射法,为了在箭矢耗尽的情况下及时补充,还要练习三种在战场上临时捡取箭矢的方法。分别是弓弦捎箭、弓稍挑箭和马上取箭。
弓弦捎箭用来拾取那些射入土地当中的箭矢,先用弓弦和弓稍扭住箭矢,然后用力将其拔出来,最后用弓稍挑起接住。
弓稍挑箭用来拾取那些散落在地上而没有射进土地的箭矢,右手持缰绳,然后用左手将弓稍放到箭矢中间,然后挑起来接住。
马上取箭相比前两种就比较难了,骑兵要在马匹移动的情况下看准箭矢所在地方,然后左脚踩蹬右脚脱蹬将大半个身子探下去抓取箭矢,这种方法讲究稳准狠,一般人很难做得到。
五花八门,秦毅是看的眼花缭乱,热血沸腾!
霍元甲让这次跟随出去探索的骑兵将士全部留在军营这边,自己跟随秦毅返回了主城那边,刘仁轨因为还要回去看看原住民安排的情况,就没有跟秦毅一起过去,直接返回海滩那边了!
回到诸城这边,由于当初招募的民夫比较多,虽然工程量很大,但是进度也不比海滩那边慢多少。
由于主城的占地面积较大,所以杨双更是在东南西北四角各设了一座兵营,而且每座兵营足可容纳八千人,虽然暂时没怎么多士兵,还是先造出来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以后就算有更多的士兵也不用扩建,属于一步到位了。
城市的其他主体布局基本都跟海滩那边的一个设计,只是在城池的西南方向,有一处不算太高的山峰,山脚下还有一处天然的小湖泊,虽来占去了不少面积,却也给城池中带来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没什么感觉,但这在秦毅看起来,反而是件好事。就比如说把这个湖泊稍微改造一下,闲暇时亦可泛泛舟,钓钓鱼。在山顶上还可修建凉亭,既可感受自然的凉风,又能登高望远,不失为一个好去处。
兜兜转转一圈,终于回到了城主府,秦毅随便嘱咐了两句,便去休息了。这么多天都在外面漂泊,确实感觉到累了,哪怕是他这副被系统强化到极点的身体也有些吃不消了,主要是精神疲劳了。
于是打算什么事都不管,先埋头睡大觉,好好的休息几天。
一杯清茶,一缕阳光,闲适午后!这样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半月时间已过。
这些天秦毅待在城主府不曾出门,只是让亲卫将杨双,刘仁轨,霍元甲三人叫来,把这次出去探索的地形图全部整理了一遍,并在军中寻来会作图的人,最终把岛屿的地形图完整的画了出来,虽然看上去很抽象,但是经过文字的注解,倒也是能清晰的知道各处地形。
之后在几个武将的建议下,秦毅做出了以现在的主城为中心,正南方(登陆时海滩);西南方;正西方;正北方;正东方和东南方各自建造一座城池,城池规模等同于正南方。由于西北方有最高的山峰作为天然屏障,所以不需要设防。东北方也多有礁石,不适合船只登陆。
除了主城和正南方的城池已经快要建设完毕,还需要建造五座城池。同时建造的话大约需要半年时间。
秦毅仔细思考过后,决定先等这边的两座城池建造完毕之后在动工,到时候直接把现在的民夫和原住民分配过去就行。
又过去半月,这一座雄伟的主城终于建造完毕。秦毅将其命名为济州城。
城池高大宏伟,城墙高耸入云,砖石交错,宛如一座巨大的屏障,约莫有二十米的高度,将城市守护在其中。四面城门上方高悬着一块巨大的牌匾,上面写着“济州”两个大字。
城墙上有许多烽火台,可以在敌情紧急时点燃烽火,向城内发出警报。
还设有许多城楼和角楼,可以让守卫者在城墙上来回巡视,保卫城池。
城墙后面有许多箭孔和弩眼,可以让守卫者在城墙上射击敌人。
还巧妙的安装了许多铁锤和铁链,陷阱和机关,可以在敌人攀爬城墙时将其击落,或者将其困住或击毙。
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只要城内粮草充足,没有个几十倍的兵力,日夜不停的用疲劳战术来攻城,没个一年半载根本就攻不下来。
秦毅随后又去了海滩那边,将其命名为“济南城”,城池同样的雄伟壮阔,只是此济州城小了一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1364251_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