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勇命令两舰往西行驶了一会,这一海域地处黄海中心区域,不在航线附近,基本不会有船只路过。天黑之前他对两舰下达了抛锚命令,就这么飘着吧,有什没事明天再说。
日本广岛,日军大本营。接连的坏消息让一众高层对这次朝鲜作战越来越没信心。先是收到桥立号被重创,比睿号被击沉的消息,然后附近的三艘巡洋舰前去救援,敌舰撤退。
然后护送身受重伤的桥立号返航途中,那艘神秘的巡洋舰又杀了回来。凭借火炮射程优势不断攻击四舰,三舰受伤向南撤退,本就重伤的桥立号失联了,看来也是凶多吉少。
这几天前方传来的全是坏消息,一众老鬼子的眉间都带着散不开的愁云。他们之前的部署全被这几天的突发情况搞得乱七八糟,而他们确拿对方一点办法都没有。甚至连对手是谁都没搞清楚,只能在那里无能狂怒。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清朝有大量日本间谍,日本也有清廷的卧底人员。清庭这边也得到了消息后一下子分成两派。
一方是以皇帝为首的是主战派,他们主张朝鲜乃大清附属国,日本人派兵攻占朝鲜是在公然挑衅大清的威严,这次日本引以为傲的联合舰队损失巨大,正是北洋水师主动出击,全歼日本联合舰队的大好时机。
之前日军舰队在丰岛海战中击沉了大清雇佣英国的运兵船高升号。在陆上又将清军驱逐出汉城。不顾清廷多次警告,仍主动挑起战端,作为朝鲜上国,一定要死战到底,趁现在日本在朝兵力有限,借机将日本陆军也全部驱逐出朝鲜。
大清佣兵百万,而日本只有7个常备师团,兵力不足20万。日本人敢公然攻击清军完全是蔑视大清,天朝一定要好好教训一下日本人,让蛮夷小国再也不敢挑衅天朝威严。。
而以太后为首的投降派则是以太后60大寿临近为由,不宜出兵,庆典事宜又需要大量银两,很难再拿出钱来打仗。双方意见分歧很大,已经快要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再加上北洋大臣李鸿章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他也怕把自己多年攒下的这点家底搭进去。他之所以能在朝中大权在握不就是靠这些家底撑门面吗?要是别人借机削弱他的实力?自己还能稳稳当当的坐在这个位置上吗?所以他内心还是偏向求和的,但他手下又有很多将领都是拥有军权的强硬主战派。老李头不好表明态度,只能在两派之间和稀泥。
虽然皇帝主张的主动进攻在民间呼声很高,但这个傀儡皇帝的命令根本传不到军队。政权被老太婆掐的死死的,朝廷下来的命令到了下面就变成了不得主动挑起事端,军队全部就近驻扎在城池之内,不得擅自行动,违令者斩立决。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来源4:http://b.faloo.com/1364924_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