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和蓝玉之间的明争暗斗尚未结束,两家报社分别因为一些琐事头条争得你死我活,为了业绩,无论是朱元璋的应天日报亦或是马三保以及朱棣旗下以北平日报为主的报社都止不住争斗的步伐,内部的斗争朱元璋倒是没有命令禁止,毕竟他的报社都是为了和自己的亲生儿子抢生意,更别说将军之间的内斗了。
北元,蒙古军的军营内,身为蒙古可汗的天元大帝同样收到了来自大明的两份日报,看到日报的内容,他险些笑出声,就连平常严肃的面庞上都有些忍俊不禁,“报纸,过时的东西,没想到,这里竟然还能看到。”
天元大帝一番话让不少的蒙古士官和将领们都摸不着头脑,大明的报纸理念应当是领先于时代的,怎么在天元大帝的面前就不值一提了?要知道,百官文武可都对大明的报纸刮目相看,在他们的眼中,虽然汉人们每天只会耍一些小聪明,但是这些汉人总是能够做出他们这些蒙古人所做不出来的创想。
“真的是过时的东西罢了,早就没有几个人看了。”天元大帝将报纸合上,伸了个懒腰,从位置上站了起来,将手中的报纸丢在了一旁,这些报纸对于天元大帝而言完全就是小儿科“看来,汉人那里也不简单啊!可惜,他没有投到一个皇室的身份里。”
天元大帝莫名其妙的话语让不少的百官不知该如何回应,他们纷纷送上进谏,自从撤兵回到蒙古之后,大明确实没有进犯的欲图,在蒙古境内的乃儿不花甚至连抱怨都没有。
“朕临时有一决定,打算赶在汉人之前,更改一些制度,宛若汉时期王莽的新朝一般,若是有人反对,大可跟朕提及。”突然,天元大帝开口道,决定改变政治制度,一时间,百官文武无一不胆寒,惊讶地看着这位异想天开的可汗。
............................................
北元即将发动政变,而大明确实一帆风顺,朱元璋没有变法的打算,他自认为自己的大明是历朝历代之中最繁华最兴盛的朝代,以朱元璋的自负和傲慢,根本不将其他的制度放在眼里,曾经也有官员进谏变法,但都让朱元璋给遣走,不给任何的机会。
北平城内,自从龙文渊上台,百姓们倒是看政府顺眼了不少,北平知府不再像以前那般只看礼办事,至少在百姓们的眼里也成为了做实事的干部。
“四殿下,您看,这北平,如今风生水起,我觉得,若是有机会,下一任皇帝最好能够迁都于此地,在我们的治理下,若是我们有机会辅佐起一位陛下,北平,无疑是最适合我们的根基所在。”龙文渊在府邸内对朱棣侃侃而谈,甚至提到了辅佐皇帝,要知道,在朱元璋的眼里最有资格继位的莫过于大太子朱标,至于其他的皇子,在朱元璋的眼里距离皇帝的位置还远得很,其次便是朱标的儿子朱雄英有机会继承皇位。
辅佐皇帝,这一点在朱棣的脑海中更是想都不敢想,他也明白自己称王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小了,与其觊觎皇位,倒不如按照龙文渊所言,看看能不能扶一个皇帝上位,就目前来看,朱元璋步入中年,虽说距离驾崩应该还要许久的年纪,但是皇帝迟早是需要更新换代的,若是能够成功辅佐起一个皇帝,指不定还有挟天子令诸侯的可能。
北平,是朱棣的藩地,更是朱棣这么多年即将打下的基础,龙文渊所言正好打动了朱棣的内心,朱棣没有反心,但是朱棣也想过一把能够跟在皇帝的身边垂帘听政的瘾。
马三保并未参与二人对于辅佐皇帝上位的想法,他对于未来的皇帝早就心知肚明,将来的皇帝一定是他身边的那位叫朱棣的,不过转念一想,近段时间发生了不少他在历史上闻所未闻的怪事,说不定将来皇帝也不再属于朱家,先前在他内心种下的种子隐隐有了发芽的趋向。
“北平,虽说管理好了,但是还是得将这些贪官绳之以法才能让整个北平迈向繁荣!”突然,马三保打断了朱棣和龙文渊之间的交流,眼下龙文渊上台,贪官们倒是收敛了不少,可那名单上,上到知府下到护卫都有贪污腐败的迹象,显然北平的根源并未剔除,现在想着北平时根基,未免也太过于乐观了一些。
“你所言倒是,我们应该一层一层,顺藤摸瓜,将这些贪官拿下!”龙文渊开口道,他再次摊开了那张摆放在自己办公桌上的名单,这份大名单标明了所有的贪官污吏,可是名单之大,涉及之广,身为知府的龙文渊也没有办法全都拿下。
身为藩王,朱棣在看到名单之后再一次觉得自己在北平没有多少的势力,北平大部分的官员都抱团贪污,根本没有将他这个藩王放在眼里,曾几何时,就连前任北平知府还踩在他的头上收取银两,赚他的差价,被马三保一提,确实不容乐观,先前朱棣显然是盲目乐观,有点想当然了,现在一想,他还是显得有些年轻。
“是该处置贪官了,这不得靠监察御史的职位了嘛?陛下给你这个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