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老朱!你治国全靠偷听我?

第三章 朱元璋震惊了!他难道不是人?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没事。”

朱元璋定了定神,缓缓摇头,虽是内心翻江倒海,表面上却是不动声色。

【老朱牛逼!的确是有点东西!】

秦枫看着堂前不断磕头拜谢的两个人,更感受到大权在握的酸爽,但心里却想起了另一件事。

【可是,这土地的事情……争个啥呢?】

【用不了多久,朱元璋就要一意孤行,准备迁都于此,然后现在不管是谁的地,都要被征用。】

【这朱元璋吧,倒也是一片好心,想要衣锦还乡,建设家乡来着。】

噫!

这番话,再次被密切关注秦枫的朱元璋“听到”。

朱元璋轻轻吁出一口气,他之所以离开京城来到这里,正是因为迁都的这件大事。

却没想到,小小的一个濠州县令,竟然也有这番见识,能知道自己回报濠州父老的一片苦心呢。

虽然……在此人心中,对咱有些不大恭敬,但毕竟不是宣之于口,也不算什么大罪。

事实上就算朝堂上那些表面上毕恭毕敬的文武百官,咱也不知道他们内心想的到底是什么,说不定更不堪入耳!

【可惜啊!】

秦枫回忆起相关的历史记载,有些怜悯地看着这两个为了争夺一块地而险些大打出手的两个人。

【可惜朱元璋这番折腾,虽然是出于好意,到最后,也只落得个劳民伤财。】

什么?!

朱元璋浑身又是一震,神色惊疑不定。

真是胆大包天!

这秦枫只是个小小的县令,岂敢如此妄论国之大事?

须知,不久之前,就算是朝廷重臣如李善长、胡惟庸、刘伯温等人,哪怕并不赞同迁都,也只是迂回进谏,谁敢如此尖锐地用到了“劳民伤财”这样的词汇?

劳民伤财!

哼!

朕的良苦用心,朕的宏图大志,岂是你一个小小的县令能够妄议?

哪怕只是心中所想,也是大逆不道!

这秦枫,活到头了!

朱元璋微微吸了一口气,目光中已经有杀机涌动。

最熟悉他的马皇后微微一愣,知道他动了杀机,可是这姓秦的县令明明刚才还表现出极高的处事智慧,让陛下十分赞赏呀。

怎么一转眼,又惹到了重八?

【唉,这通折腾!太没必要了!】

秦枫哪知道某个角落里就站着大明朝的至高主宰,脑子里依然还回忆着有关凤阳迁都的记载。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一直不忘初心,厉行节俭,但就是在这个营建新都城上,一反常态,几乎是不惜代价去推行!】

【天下各地的木材源源不断运往凤阳,运送木料使用的是二十三轮,二百人拉的大车,城墙所需要的砖头每块重五十斤,由直隶、湖广、江西的二十一府烧制。】

【为保证平地建城的速度及质量,总计调拨工匠九万人,征用民力三十万,军士十四万,还将罪犯数万人发配凤阳劳作。】

【在大量资源的加持下,短短六年间,一座崭新的城市便平地而起。】

【可是……工期紧迫,负责此事的官员丝毫不顾百姓的死活,很多服役的军民都劳累致死。】

【百姓极为不满,便在朱元璋莅临新都,接受朝拜的时候,用方术“厌镇法”对其进行刻骨的诅咒!】

【到那时候,朱元璋才终于想起自己当年亲口说过的话:千古之上,称盛德者,以尧为首。后世竞相奢侈,极致宫室榭台之娱,穷尽與马珍宝之玩,欲心一纵,卒不可遏,乱由是起矣。】

【返回南京后,朱元璋突然下诏停止中都的一切营建,这年九月,定南京为京师,彻底放弃了凤阳……】

呼!

朱元璋呆住了。

这番话,就算是最反对迁都的大臣,也不可能说过。

因为……这不是预测,这仿佛只是在叙说一件已经成为历史的事件。

从中都轰轰烈烈的兴建,到后来百姓被逼迫后的反抗,再到后来皇帝下令停止,放弃迁都。

这个过程,十分陌生,但……好像又似曾相识!

朱元璋蓦地想起,自己身为老百姓的时候,也是被各级官员逼迫得没了活路,爹妈全都饿死,最后才走上了造反起义的道路。

现在我做了皇帝,早早就发誓让天下百姓都有好日子过,都不再被那些该死的官员逼死。

可是为了这个“衣锦还乡”的迁都……竟然……要让自己变成曾经最讨厌的人么?

最可怕的是,从秦枫的心声中,朱元璋听到的迁都全过程,是那样清晰明白。

因为皇帝下令,所以各级官员不敢丝毫怠慢,于是调集无数人力物力,只为了这件大事。

之后,自然是熟悉的官逼民反!

虽然没有举起造反的旗帜,但在皇帝驾临的时候,暗中诅咒,这已经是起义的苗头了啊!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1331839_3.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