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些级别低的技术工加工零件不到位,焊工师傅还要做钳工的活,再把零件重新加工一下。
才能够焊接上。
这就说明车间现在没有标准化流程。
有时候一个焊接师傅要干两个部门,甚至三个部门的工序,既要会钳工又要会锻工,还要会焊工。
这样十分浪费时间。
贾平安想了一下才想起来,国内真正的有标准化流程。
是在跟鹰酱建交之后,才学到了标准化流程。
尤其是现在高级技工少。
六七八级的技工,加工零件精细,就可以适配各种产品。
但是一二三级的技工加工产品粗糙,生产出来的零件就还要多次加工才能组装。
毕竟这个年代钢铁也是稀缺资源。
哪怕加工粗糙的零件,也舍不得浪费,哪怕回炉重造,也要二次加工。
因此贾平安在建议书里提到了。
可以把每种复杂的产品分割成为好几道加工工序。
再从每个车间里抽调一位师傅,这些师傅,每个人只做一道工序。
这样的话,不需要多高级的工种,也能够把这么一个工序做熟练。
熟练之后,就形成了一个标准流程。
最后按照统一的标准,把这些工序生产的简单部件,统一组装。
一个标准化的生产线就形成了。
任何复杂的零部件,都可以按照这样的标准形成流水线制作。
这样就可以极大的提升车间生产效率。
不然的话,现在轧钢厂钳工车间是钳工车间,锻工车间是锻工车间。
钳工做完扔给锻工不管了,锻工做完扔给焊工不管了。
责任划分不明确。
大家只抢着要高级工的零件,低级工的零件没人要,还要回炉浪费资源重造。
如果要是每个人只负责一道工序,这道工序出了问题,也好找负责人。
而且能提高效率。
杨厂长原本只是随意的翻看学生递交上来的计划书。
可是当看到贾平安的这个计划书的时候。
他整个人都震惊了。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1306627_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