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行进,沿途不断聚集着前来欢送的百姓。
他们原本都是满清的包衣奴,农奴,现在翻身了。
面对这支把他们解救出来,还给他们分发房屋,土地的军队,他们发自内心的拥戴。
现在得知大军出征,他们无不拿出他们认为最珍贵的粮食,箪食壶浆,犒劳大军。
有些会说话的,还口中大喊,祝贺大军旗开得胜,凯旋归来之类的话语。
真可谓是,大军所在之处,民众竭诚欢迎。
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出现在朱慈烺的眼前。
就这样,在一片欢送声中,大军抵达了大凌河。
渡过大凌河之后,就进入辽西地界了。
从大凌河到锦州,塔山一带,分布着四十余座大小城池。
这里,便是明清交锋的主战场,现在已经没什么人烟了。
自从努尔哈赤夺取辽东之后,明清之间就围绕着这一片区域,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持续拉锯战。
往往是今天你打下一座城池,明天我又夺回来。
明军难以将战线向东延伸,收复辽东,清军也无法向西攻略,拿下辽西走廊。
一直到崇祯十五年的松锦之战,双方累计投入超过四十万大军,进行最后的关外决战。
可惜,由于后勤压力,以及崇祯皇帝的一再催出,明军总指挥洪承畴被迫冒进。
然后就被皇太极抓住破绽,成功突袭一波粮道,让明军陷入断粮的境地。
接下来,就是山西总兵王朴和山海关总兵吴三桂,这两个卧龙凤雏率先逃跑,引起明军大乱。
清军则趁机进攻,明军全面溃败,洪承畴被俘投敌,祖大寿打开锦州城门投降。
山海关外的城池,全部被满清攻占。
不过,此时多尔衮已经遁入草原,也带走了这些城池的少量清军。
此时这些城池,都处于无人防守的状态。
朱慈烺自然不客气,分兵占领,又是一大笔积分。
主力则继续前进,直奔山海关。
当大军抵达锦州的时候,却遇到了吴三桂的使者。
朱慈烺当然知道吴三桂打的什么主意,让人把使者带来。
很快,使者带到朱慈烺面前,纳头便拜。
“在下吴凡,拜见诸位将军!”
“听闻贵军攻取盛京,大败建奴逆贼,在下奉山海关吴总兵之命,特地前来道贺!”
朱慈烺则不不咸不淡的说了句“吴总兵有心了!”
“请赎在下斗胆,敢问将军姓名,是哪一部兵马?”
“本将乃是獐子岛参将吴扇贝,原隶属东江镇毛总兵麾下!”
这身份,自然是朱慈烺编出来,忽悠吴三桂的。
不过为显得的合理,朱慈烺还是编了个东江镇余部的假身份。
听到这话,吴凡一脸惊讶“原来是毛总兵麾下,失敬失敬!”
“既是大明兵马,吴将军又是我家总兵大人的本家,那就好办了!”
“哦?此话怎样?”
“在下此番前来,除了道贺之外,还希望吴将军率军前往山海关,我家总兵大人,希望与吴将军商议,协作出兵,收复京师,消灭闯贼和满清余孽之事!还望吴将军不要推辞!”
听到吴三桂说联合剿灭满清,朱慈烺差点笑出声。
不过他也知道,吴三桂不过是想趁机打探自己的实力罢了。
朱慈烺也趁机应了下来“我也正有此意,你回去告诉你家总兵,本将不日将前往山海关,让他备好酒菜,招待我麾下的将士们!”
“多谢将军成全!那在下先行告退,回去向总兵大人复命了!”
朱慈烺点了点头,吴凡便骑着马,向西奔去。
吴凡回到山海关后,就将所见所闻,一一禀报吴三桂。
“獐子岛参将,吴扇贝,这什么破名字?”
听到朱慈烺编的假名字,吴三桂也吐槽起来。
然后扭头询问“你们听说过此人吗?”
众人都摇了摇头,这么古怪的名字,他们确实未曾听闻。
马宝提出了一种看法“依我看,他们多半是皮岛被攻陷后,逃散在外的某一支东江镇残部!”
“确有此种可能,辽东以南的海面上,大大小小的岛屿数以百计!”
“七年前,满清进攻东江镇,也不过攻下皮岛,广鹿岛,大小长山岛等几座大岛屿,其他的岛屿并没有全部扫清!”
“当时有不少东江镇的兵马逃走,一部分渡海逃往了山东,还有的逃亡各个小岛躲藏!”
“很可能其中一支兵马逃到了獐子岛,然后收拢溃兵,又接收从辽东逃难的汉人百姓,然后秘密训练了一支军队!吴扇贝这个獐子岛参将,多半也是他自封的!”
听到众人分析,吴三桂也点了点头“确实如此,满清倾巢而出,盛京空虚的消息,他们肯定是最先获知得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1238537_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