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宫之中。
嬴政表示他今日着实是学到了!
过往的始皇,对于贪官向来只有一种处置态度,那就是依法严惩!
结果尹尚却给出了一种白手套贪官的耗材式用法!
也就是推出一个贪官干一些上不了台面之事。
收割钱财,卖官鬻爵!
所有的脏水与污名,都由贪官去承担!
皇帝陛下永远的英明神武!
却仍旧可以达到充盈国库的目的!
“朕……有点悟了啊!”
嬴政的双眸中绽放出精光!
从这一刻起。
始皇在驭臣之道上明显更上一层楼!
至于蒙毅和赵高两人则都聪明的低头假装什么都没有听到。
有关帝王之术,明显不是他们该听的。
……
竹屋前。
扶苏只觉自己的世界观被进一步的重构。
他迄今为止接触到的儒家教育,都是让他做一位仁德的君子。
正所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儒家的王道核心,便是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和百姓就都会自动围绕着君王转。
即:君王的德行,是邦国的基石。
庶民的德行,是君王教化的体现。
然而。
现在尹尚却直言让扶苏做一个奸猾的忠臣。
扶苏表示……他的思想一时间有些难以扭转过来。
尹尚温和的开解道:“小儒生,你是一个相当有才情天赋的年轻人,但世上有才情之人实在太多了。”
“这类人往往只适合做做诗歌,亦或者撰书授学,却万万不应该搅和进官场,譬如屈原就是最好的例子。”
“屈原堂堂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
“可结果呢?屈原最终因遭到了屈、景、昭等贵族们的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在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论才情,屈原绝对可称楚辞之祖,他的作品《离骚》《九歌》《九章》《天问》随便拿出了一篇,都是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
尹尚对于屈原在文学诗歌方面的造诣,十分认可和推崇。
只可惜。
像屈原这样的人,生在楚国就注定是个悲剧。
尹尚不想看到类似的结局,同样在他眼前的小儒生身上上演。
所以。
他必须得着重点一下对方!
“小儒生,记住!”
尹尚微微沉声道:“圣人的书,可以学也可以看,却切记不能去照搬死理。”
“等你以后正式跻身于朝堂,真到了要办事的时候,你就会明白,圣人的书……百无一用!”
“当然,老夫也并非教你去做一个大奸大恶之徒,有关大是、大非和大义,终归还是要分清的!”
……
尹尚经过这么多天的相处,他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出来,他眼前的这个小儒生,本性乃是一个纯良之人。
在受到儒家的蒙学以后。
小儒生逐渐开始朝着君子的方向克己修身。
这是正确的。
儒家的一些道理,用来给一个小少年打底子,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王道德化。
千古不变之至理!
但……
至理之所以是至理,就是因为太过于【形而上】的正确。
因此尹尚才会对眼前的小儒生,说一些【形而下】的处事之道。
比如说对于贪官的看法!
贪官污吏该杀嘛?
自然该杀!
那么贪官污吏有用嘛?
对于上位者是一定有用的!
如此一来。
小儒生就要明白一些不符合圣人之言的合理存在。
只有这样才能尽快的成长。
而不是以后到了官场上摔跟头,把自己栽的头破血流才能长记性。
“夫子之教诲,晚辈定会铭记于心,时刻反省自身。”
扶苏认真的俯身一礼,他明白尹公肯定都是为他好。
他会坚持圣人之言中的仁德观念,也就是在大是、大非和大义上面不可含糊。
但他也会听从夫子之言,去尽量做一名奸猾的忠臣,学会用更加多变的方式、方法去办实事!
与此同时。
地宫之中的始皇嬴政只觉倍感幸慰,没有人比他更想扭转长子扶苏的【儒家君子】的旧有观念。
在嬴政看来,普通人立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1297938_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