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雁鸣双秋

第1章 香消玉陨珠代玉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1926年冬,东北某小村庄……

  沈家的二丫头沈秋叶,为了不使自己嫁给邓老爷家那个多病聋哑的儿子,而选择跳井自杀了。

  当二丫头的尸体被人们从井里打捞上来的时候,围观的乡里乡亲全都不忍目睹,有的大娘大婶还悄悄背过身子抹起了眼泪,为这位年仅十五岁小丫头的惨死而扼腕叹息。

  昔日,二丫头是远近十里八村中最漂亮的女孩子,多少小伙子为她倾倒,多少人家想娶她过门儿。

  可惜!人就这样说没就没了。

  二丫头死了的消息立时在全村炸开了锅,全村几乎所有人都聚集在沈家帮忙料理二丫头的丧事。

  沈家穷,破败的院子里乌泱泱地站满了人。

  在这一群人中,有人是来看光景看热闹的,有人是来打秋风占点儿吃喝便宜的,也有人是真心帮助沈家的,形形色色啥样子的都有。

  一个未出阁的小丫头,丧事也简单,也没啥仪式。找人给二丫头换了身干净衣服,用薄木板钉了口简易的棺材,草草地便下葬了。

  丧事办完后,沈杜康一个人坐在炕沿儿上,脑袋瓜子第一次如此的清醒。

  沈杜康原名沈四海,可村里人早已记不得他的这个代号了。却因为他平时有事没事都愿意喝上二两小酒儿,喝完二两后,立马又央求着店家再续上二两,人也总是迷迷糊糊的,所以村儿里人都喊他“沈杜康”,有些瞧不起他的人就直呼他“沈二两”。

  沈杜康膝下有四个孩子,三个丫头和一个儿子。

  最小的儿子沈福贵出生时,老婆姜荣花月子里便感染了风寒,没钱医治,没几天就撒手去了,连棺材板儿钱都凑不齐。

  没办法,沈杜康便把大丫头沈秋霜卖到了城里的王公馆给王家大小姐王英娥当使唤丫头去了,这才凑齐了几个棺材板儿钱把老婆安葬了。

  好在大丫头沈秋霜懂事又能干,去了没多久,就凭借着自己能忍耐能吃苦的性子在王家立住了脚。

  后来,王家小姐王英娥嫁去于家,秋霜便也随着去了于家。

  现下,秋霜的日子是不愁吃喝,在于家专门侍候着嫁过去的王家这位大小姐,在沈杜康看来,这也算是过上了好日子。

  二丫头沈秋叶是沈杜康几个孩子中最漂亮伶俐的,村子里稀罕她的小伙子可不少。

  可谁知,有一天,邓家老爷和邓少爷路过他们这个村子,不知怎么的就看上了这二丫头。

  邓老爷膝下只有邓少爷这一个儿子,一根儿独苗苗儿。可这根独苗苗儿却是个天生聋哑,聋哑也就罢了,听说打娘胎里出来身子骨就弱,多病多灾的,就是个药罐子。

  但是邓家是谁,远近闻名的大户,不缺钱呀!邓老爷给足了沈家彩礼钱,硬是要把二丫头秋叶娶过门儿,给自己那多病多灾的儿子当媳妇,说是要给自己儿子冲冲喜。

  村儿里人都传说,说这邓家一连找了好几个算命的算过,都说邓家若是娶了沈家这二丫头当儿媳妇,那邓少爷的病就会大好。

  二丫头秋叶也是个倔强的,看到自己亲爹沈杜康真的收了邓家的彩礼钱,要把自己嫁给那多病的邓少爷,她二话不说就跳进了村子里的古井。

  这大冬天的,滴水成冰。当人们把二丫头从深井里捞上来的时候,人已经断了气儿,身体冻得快成冰砣子了,那真是一个“惨”字了得。

  沈杜康心里那个悔呀!

  他感觉自己对不起祖宗八代,对不起死去的老婆,更心疼自己如花似玉的二丫头,恨不能自己一头撞墙上,替二丫头死了算了。

  花了人家的彩礼钱,又没钱退回去。二丫头这一去,沈杜康坐在自家炕沿上唉声叹气那个愁呀!

  家里的孩子剩下两个小的,一个是十二岁的三丫头沈秋草,一个是五岁的小儿子沈福贵,可他整天吃喝赌也养不起这俩孩子呀。

  此刻,沈杜康坐在炕沿儿上耷拉着脑袋心里盘算着,不如让秋草带她二姐嫁到邓家去,也不知三丫头秋草愿不愿意,更不知邓老爷家愿不愿意。怎么滴也得给自己的命根子小儿子福贵留下点儿活命钱吧。

  沈杜康正坐在那里愁眉苦脸地胡思乱想,就听见屋外有人喊他:“杜康在家吗?”

  能这样尊称他大号的,只有隔壁的李大哥,沈杜康慌不忙地回道:“唉,在、在……”。

  随着自家破门栓哗啦啦地响,进来一个四十多岁的壮年汉子,粗犷黝黑的面庞,浓眉大眼,一看就是憨厚朴实的庄稼人。此人住在沈杜康的隔壁,大号李兴凯。

  “杜康,俺估计你也没吃饭,给你拿点儿鱼汤,还有俩儿苞米面的大饼子,还热乎着呢,给!”说着,把手里的陶罐儿和两个大饼子递给了沈杜康。

  沈杜康眼圈儿不觉微微一红,每次家里有个七七八八的事儿,李兴凯总会冲在最前面帮忙,这样的朋友可真是难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xszww2.com/html/240/240568/54014.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xszww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