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老爷子疑惑地摇了摇头,“我听说过孔圣人和黎公是师徒关系。”
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这个子贡为黎侯,而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其人为黎公,所以黎公就是子贡。
朱梓说:“那你应该听听孔子与子贡的故事。”
“听完以后,你就能理解我,为什么说,我这农具必要换来大好处,才能拿出去。”
朱元璋气呼呼得,他倒是想要听听朱梓还有什么弯理,能够解释他自己私心过甚。
“你且说,听不听在我。”
朱梓看了他一眼,继续说:“春秋时期,鲁国人有这样一条法律。”
“如果鲁国人在其它国家沦为奴隶,有人可以帮助鲁国把这个鲁人赎出来,并带回鲁国,就可以从鲁国的国库之中获取到钱财。”
“而子贡天性好义,他在救下一个鲁国人以后呢,拒绝了鲁国的补偿和赏赐。”
朱梓问朱元璋,说:“你觉得子贡这个人怎么样?”
朱元璋双手一拍一合计。“不错。”
“你看人家做好事情呢,不留名字,也不要利益,不愧是孔圣人门下的弟子啊。”
“果然是道德超凡脱俗。”
朱元璋又用手指怒戳朱梓的额头。“你就该和人家好好学学。”
“后来孔子知道了这子贡的事情,肯定会夸奖这个子贡吧!”
朱梓护住自己的额头,这老爷子为什么总喜欢对自己动手动脚!
也不见他对别人这样啊。
可恶!
朱梓说:“错了,孔子批评了子贡,觉得子贡做得不对,而且此举遗祸无穷。”
朱元璋眨了眨眼,“这做好事不贪图回报,为什么会做错了!”
朱梓摇头说:“孔子对子贡说,你做了好事情,不收回报,的确成全了个人的道德。”
“让你自己获得了好名声。”
“但是,鲁国花重金酬谢你,是想要以你为榜样,让天下人都帮忙赎买变成奴隶的鲁国人。”
“可你拒绝收钱,那天下人看不到你的榜样,只看到了你救了鲁国人,却没有拿到任何赏赐。”
“你成全了自己,却害苦了许多人。”
朱元璋怔怔地想了一会儿,“好像是这个理。”
“我怎么感觉朝廷上衮衮诸公,都有点儿像是这个子贡呢,他们读了圣人的书,一个个都想要成全自己的名声,完全不顾民生和国家。”
“我以前总觉得他们奇怪,现在你这么一说,我才知道,原来孔圣人没要他们做这种人。”
“而是他们都把书读错了。”
朱梓点了点头,笑道:“笨人读书越多,谬误越多,因为他们理解能力有限,那可不是越读越错,越错越读,时间久了,就成了百无一用的书生。”
“而聪明人读书才能真正理解圣人的意思。”
“可惜,这样的人始终才是少数。”
朱元璋想起来了刘伯温、李善长和胡惟庸。
心有所感地点了点头,他对朱梓说:“你说的没错,人才难得啊。”
朱梓话风一转。“所以我开发了两种新的农具,一定要得到更大的利益!”
“我要是就这么贱卖我的产品,成全了我的个人名声,却亏待了后世所有想要发明农具的人。”
“后世的那些地主会对这些人说,你看那什么黄梓,他发明了农具,却肯免费给大家,而不要一分钱,你凭什么不要?”
“如此,没有钱,就没人想要发明农具,那农业永远不会进步。”
朱梓说:“这就是孔子当日,为什么要训斥子贡的原因。”
朱元璋拂袖而去。“真是一派狡辩。”
但是他终究是没有话说了,毕竟人家连孔子都搬出来了,他还能说什么?
总不好说,圣人说错了吧!
不行,他必须想个办法,快点把这些农具、那神秘的种子和皇陵用地,从朱梓手里弄过来啊。
朱元璋不断地动着脑子,他要找几个臣僚讨论讨论了。
晚上,朱元璋与朱梓同屋而眠。
半夜,朱梓半睡半醒的时候,看到了朱元璋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手里还拿着一本书。
朱元璋看到朱梓眼睛半睁开,带着哄骗说:“娃子,这是什么啊?”
朱梓下意识地说:“这是我写出来的农政全书。”
“里面详细介绍了各种农业技术。”
朱元璋嘿嘿笑了。“那行,咱就自己看看,你睡吧,你睡吧。”
朱梓眼睛一闭,又睡着了。
第二天,朱梓醒过来的时候,看到朱元璋已经不在这个屋子里了,而且自己写的农政全书也不见了。
朱梓脸色难看,站起来翻找了许久,也不见农政全书。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1172188_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