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听曹昂让他与袁绍开战,顿时面色大变。
曹昂见到此处,又笑着跟曹操分析着局势。
“父亲,现在袁绍麾下大部分兵马,都在幽州围歼公孙瓒。”
“公孙瓒虽然被袁绍困在易京,但公孙瓒可是在易京,足足囤积了三百万斛的粮食。”
“三百万斛的粮食,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公孙瓒就是拖,也足足拖把袁绍给拖死了!”
“袁绍想要在短时间内剿灭公孙瓒,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现在我们跟袁绍开战,就是最好的时机。”
“只要父亲敢跟袁绍开战,那袁绍势必就会派兵回援冀州。”
“袁绍把兵马调回冀州,那公孙瓒就有了喘息之机。”
“公孙瓒已经和袁绍两人,成为了生死仇敌。”
“一见袁绍把兵马抽调回冀州,公孙瓒定会拼死反扑,夺回幽州之地。”
“到时候袁绍留在幽州的兵马,绝对会遭遇到公孙瓒的报复。”
“这样一来的话,公孙瓒就可以给袁绍带来无尽的麻烦。”
“而袁绍也会腹背受敌,终日寝食难安!”
“可一但等过了两年后,袁绍剿灭了公孙瓒,那事情可就不一样了。”
“袁绍没有了后顾之忧,出兵就可以毫无顾忌了!”
听曹昂这样一说,曹操不由得点了点头,陷入了沉思之中。
曹操也明白这个道理,他也不想让袁绍平定北方。
但现在让曹操跟袁绍开战,曹操还真没有那个底气!
荀彧一直就主张抗击袁绍,而不是向袁绍委曲求全。
所以曹昂的这番话,跟荀彧的想法不谋而合了!
“大公子,荀彧有一事不解,不知大公子是否可以解惑?”
为了能让曹昂说服袁绍,荀彧反其道而行之,询问起了曹昂。
“哦?”
“曹昂只不过是说出心中的想法,根本谈不上是什么高论。”
“荀先生有大才在身,要说解惑曹昂可万万不敢当!”
“有什么事情荀先生尽管询问,曹昂一定知无不答。”
曹昂笑着向荀彧摆手说完,用眼睛瞟了一眼曹操。
此时曹操脸上的表情很复杂,有犹豫、有担忧还有着一丝坚定。
“大公子,据说现在的袁绍麾下,可有数十万的精兵。”
“而我们所有的兵马加在一起,也才十几万。”
“就算袁绍把大部分兵马,都留在幽州抗衡公孙瓒,那也会调回无数精兵回援。”
“要是现在与袁绍开战,对于主公来说,可谓是极为不利。”
“主公不仅麾下兵马不如袁绍多,就连粮草也是一个大问题!”
“如果等主公剿灭了袁术、吕布,那可就不能同日而语了。”
“到了那时与袁绍开战的话,我们至少囤积了两年的粮草。”
“在粮草上不用发愁不说,主公麾下兵马也会暴增。”
“与袁绍来战,我们也有了一定的底气啊!”
荀彧这番话,其实是说给曹操听的。
现在跟随天子回来的这些大臣们,都主张曹操与袁绍求和。
就连曹操麾下的谋士武将,也有少部分人为了顾全大局,也想让曹操避其锋芒。
反而只有荀彧少数几人,却一直主张对抗袁绍,不委曲求全。
荀彧想让曹操听听曹昂的想法,改变曹操的决定。
曹昂聪明绝顶,怎么会不明白荀彧的想法!
“荀先生,其实这件事情很简单。”
“我们在做大的同时,袁绍也没闲着。”
“一但袁绍剿灭了公孙瓒,那可就是实打实的坐拥四州之地。”
“到时袁绍便可以将麾下兵马,全部调回来对付我们。”
“与其这样的话,我们不如趁着袁绍没剿灭公孙瓒之际,先对袁绍动手。”
“我们的确只有兖州和豫州几郡之地,在地盘上远远不能和袁绍相比。”
“现在都说袁绍麾下有数十万兵马,依我看撑死也就四十万左右。”
“而且这些兵马之中,还要包括运送粮草的苦力,众多的后勤部队。”
“袁绍麾下真正能够参战的人,绝对不会超过三十万。”
“再除去镇守各个重镇关隘的兵马,袁绍能够调动的兵马就更少了。”
“为了彻底剿灭公孙瓒,袁绍几乎把麾下的兵马,都调到了幽州。”
“留在冀州的兵马,也就只有数万之众。”
“而我军现在的实力,也绝对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堪。”
“目前我军镇守在兖州的夏侯渊、乐进部,足足有五万精兵。”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来源4:http://b.faloo.com/1228038_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