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
徐钦的这本《靖难之役》,真的是太符合朱棣的心里了。
让他直接就看入迷了。
在没有看《靖难之役》这本书前,甚至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竟然这么的优秀。
更没想到,这一切的乱局全都是建文帝朱允炆身边那帮子的文臣弄出来的。
尤其是当朱棣读到徐钦在书中对“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人的评价时,更是让他像是在三伏天喝了一大碗冰镇酒水般,不是一般的痛快,整个人不由自主的拍案叫绝,大声叫好。
“好,好,好,写的真实太好了。”
“我那侄儿就是太过天真,所以才会被这帮子奸臣误导,最终搞得天怒人怨,成了不忠不义,不仁不孝之徒。”
许久之后,当朱棣真正放下《靖难之役》这部话本小说时,外面的天色就已经到了晚上。
看书入迷的朱棣,甚至连晚饭都没吃,足足看了三四个时辰。
只能说他看书的速度真不快,徐钦都坐在那里闲的快要睡着了,朱棣还没看完一小半,刚刚看到靖难之战开始的部分。
这让徐钦不得不怀疑,真要等朱棣看完这本书,怎么都要七八天的时间。
不过,他也不着急。
毕竟他也没指望明天就能将《靖难之役》这部书推出去宣传,因为涉及到朱棣自身,在没有逐字逐句的将这本书审阅几遍,修改到理想状态前,朱棣肯定不会允许这部书在市井中流传的。
换句话说,没有个两三月,《靖难之役》这部书是不可能流传的。
所以,徐钦接下来的重点,还在于继续宣传《三国》和《天下首富》一书。
尤其是《三国演义》这部作品,能够挖掘的地方太多了,书中的每个人物都能拿出来当做一个话题来炒作,给徐钦不断重复的赚取人气值。
这也是前世《三国演义》被称为四大名著,真正经典的原因。
“陛下,天色已经很晚了,该用晚膳了!”
当贴身大总管亦失哈第三次提醒时,朱棣总算是从沉迷话本小说中回过神来,抬头看了眼已经点燃宫灯,灯火通明的大殿,以及坐在那里打着哈欠,好像刚睡醒一样的徐钦。
“什么时候了?”
朱棣愕然,朝亦失哈问道。
“回陛下,已经快要亥时了!”
亦失哈不敢隐瞒,如实回答道。
亥时,也就是晚上十一点。
再想到自己接见徐钦时还仅是末时左右。
朱棣就忍不住惊讶。
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竟然看书看的这么入迷,足足看了三四个时辰之久。
当然,这也从侧面说明,徐钦的这部《靖难之役》是真正写到了他的心坎里。
若不是徐钦的身份和年龄摆在那里,他都恨不得直接跟这部书的作者斩鸡头,烧黄纸,拜把子。
真的是写到了他的心里,太能理解他了。
最重要的是,这部书的作者针对建文一朝的很多施政方针都做出了一针见血的评价,用一种非常直白容易理解的话语,讲述了这些政策的优劣,并适当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大才!
真正的国之大才!
这让朱棣看向徐钦的目光更加的火热了。
原本他还信了解缙的话,觉得能写出《三国演义》的徐钦,只是有所才智,却没有真正的经验,人就跟纸上谈兵的赵括一样,最多能听听其建议,却绝对不能将其重用。
而后《天下首富》一书的出现,让朱棣对徐钦的感官稍微有所变化,却依旧不觉得徐钦能够承担起魏国公的重担。
但是。
当朱棣读过《靖难之役》的稍许章节故事后。
他的想法彻底改变了。
如果就连写出《靖难之役》的徐钦,都不能称作大才的话,那么他都不知道什么人能算是国之大才了。
甚至,朱棣看着眼前绒毛都没有褪去的徐钦,心中猛然升起如此一个念头来。
“如此年龄,如此才智,恐怕即便是少师和诚意伯都有所不如吧。”
少师,说的自然是辅佐他登基称帝的姚广孝,也是朱棣的真正智囊心腹。
诚意伯则是指的辅佐明太祖朱元璋的重要谋士,被朱元璋称作“吾之子房”的刘基刘伯温。
朱棣在心中将徐钦拿来跟姚广孝、刘伯温作对比,也是对徐钦才能的真正认可。
只不过想到徐钦的年龄和他魏国公的身份。
朱棣最终还是放弃了直接征召徐钦入朝为官的想法,而是决定以后遇到问题后,也将徐钦作为自己的主智囊之一。
事实上,若不是徐钦魏国公的身份爵位太高了。
朱棣都想直接让徐钦进入文渊阁,放在身边,让他随时听候待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1214162_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