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庐山铁壁峰,初夏。
漱玉堂前硕大一株苦楝树上蝉鸣阵阵,泉声淙淙,端的是避暑的好去处。但今日峰上寂寂廖廖,连劈柴的汉子都未见半个,而漱玉堂雕花扇门却依旧紧闭,这实在不多见。
山脚下佛门禅音遥遥飘至人烟处,偶有还愿的信女还肯踏上这青石阶,匆匆瞥一眼清泉便继续行路。
似乎世人都已忘却了,在这名山盛景之后,还有曾名耀江湖的一门剑派。
庐山派。
七七四十九路云浮剑法,尤以其中一招“阳关三叠”最为精妙绝伦,然世人只识庐山三叠泉,已许久不见有人使此剑法行走江湖。
原是自百年前邪盗莫归同时任庐山派掌门朱雀暄结下梁子,于一夜间以命相搏盗尽了庐山派气修心法,尽数焚于观瀑亭中。要知名门各派剑气相依,以气运剑、剑以养气。各派剑法相异,自然修养内力的窍门也有所不同。经此一役虽由派中能人复述秘笈加之誊写,但终究难以完全。是以一时间庐山派倍受重创,气息大伤,竟就此渐渐隐没了。
常言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庐山派虽再未有少年英才重振雄风,但毕竟还保存了足以纵横天下的剑法和世家声望。纵使有人垂涎,也要仔细思量其余五派,免得落个“灭派”的罪名。
上至名门望族,下达草莽匹夫,竟无一例外皆愿庐山派最好没落的再快些,来日便可正大光明地以继承庐山剑法为由上山偷师学艺,以便自身。闭封自守、毫不关心正派存亡的也大有人在,在这有意无意间,庐山派所处的铁壁峰竟已数十年未有贵客。
现今庐山掌门赵曾卓,仍旧苦苦支撑着门派体面,十余个弟子的吃穿住行自不必说,光是修缮厅堂、雇佣奴仆,他已将祖产的五百亩良田抵出去大半了。
七日前。
入夜,赵掌门将床榻下的红匣子又翻将来,翻来覆去地数那叠薄薄的银票。这银票相较他瓷枕下垫着的当条可就是少之又少,他这掌门做得倒似账房,其中辛酸滋味,免不得要长吁短叹一番。
红烛烛火明暗一跳,赵曾卓缓缓起身,他用烛台旁的银剪剪了剪烛芯。
有人竟半夜上山,已自闯进他居室左右。
赵曾卓翻身自枕下抽出一柄长剑,屏息以待。这脚步声沉稳有力、步履生威,已知他并非是派中弟子了。
此人似乎犹豫不决,前前后后摸索了半晌才寻得掌门歇处,径自推门入内。
赵曾卓的雾霏剑业已出鞘,只待不速之客踏进床帏内,便可一击入喉。脚步声却恰好停在床榻前几丈处,接着便是窸窣取物声。
“赵掌门莫要怪罪,原是兄弟们保了趟怪镖,不得不深夜闯一闯庐山才能送至的。”
这声音却是赵曾卓旧时相识,追明镖局二当家于总黎。此人凭一杆银枪保镖天下,早已家业有成、金玉满堂,怎的会半夜闯人山室,口口声声送镖?
“赵掌门若是疑心兄弟,可曾还记得青州一剑之恩么?赵公大德,小人此生没齿难忘。”
是了,此人必是银枪于总黎,世人皆知他银枪开路、行镖必至,但十五年前于青州官道口,他险些被小人毁了一世英名。那趟镖别无他物,只为一尊白面玉佛。这玉佛乃是秦王从各地搜集的奇珍异宝,送至京去为他亲妹玉昭公主贺寿。世间多见金银珠玉,此次行镖除却路程甚远时日较长,本无艰险。
半路上不知是谁走漏风声,散布玉佛奇货可居,说这佛面乃是参照玉昭公主风姿刻画,一见倾心。
是以江湖间各路不要命也为沽名钓誉、自诩“侠盗”人等纷纷出手,聚集在青州官道口,只为一瞥玉面真容。
银枪虽利,抵不过人多势众。
那于总黎与各路货色激战正酣,身旁早不知躺下多少人马,忽地自西南方射来四支云翎箭,或快或慢正中藏有玉佛车厢旗上,不偏不倚将追明镖局的红日招牌四角钉在车幕前。
“金银珠宝”四盗居然也闻风而动,要来分一杯羹了!
金者只窃金,银者却贪银,珠者方爱珠,但论到宝者......他非世所罕见的宝物不盗,况且这四盗每逢现身,必定仅派一人只求一物,其余三者是绝不出手的。
一时间众人都为之一怔,有好事者竟就此收手扛起兵器作壁上观。
箭快,人却慢。
日渐西沉,方从官道口前瞥见四条瘦长人影。这人影憧憧,却分毫不差,简直像是一人重影。于总黎杵着银枪养精蓄锐,抬头一眼望见这幅景象,心头又是一沉。
镖至物无,是死。镖未至物也无,生死未定。
难道真要亲手砸了追明镖局的招牌?夕阳暮色流转于银枪头上,人影将至。追明镖局今时今日想必是不能日夜兼程、直追黎明了。
玉佛若有灵,何须以命相护?
于总黎唯有握紧银杆,视死如归。那四处人影停在十丈开外,随即最末端之人继续上前。三三两两偷鸡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1200871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