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顺天巡抚府大门,分别列着抚安,镇静两块牌坊,门口站着持枪的兵丁,显得庄严肃穆,一般的老百姓非经过此路不可的时候,都是尽量走巡抚大门另一侧的路边走。
这天,天气一如既往的炎热,路上的行人稀少,站门的兵丁也显得懒洋洋的,提不起精神。
忽然,一阵马蹄声传来,这个时候,还在路上跑,不是神经病,就是有急事。
几个兵丁抬头看去,远远的从衣着上发现骑马跑来的是一个中官,两个锦衣卫。
守门的小头目见多识广,知道是来传圣旨的。
赶紧一边安排一个兵丁往里通报,一边安排人上去接马。
来到近前,几个兵丁上前牵住马缰,中官也不多话,直接道:“有旨意给巡抚顺天右佥都御史王元雅,前头带路。”
王元雅,字浦鹤,山西太原卫人,此时正在后面休息,听闻圣上传旨,赶紧更衣摆香堂,准备接旨。中官过来后在大厅中央站定,说:“圣上口谕,巡抚顺天右佥都御史王元雅接旨,其他人等避让。”
待其他人等都退出去后,两个锦衣卫把门一带,然后站在大门两边。
一切就绪,中官开始传达崇祯皇帝的口谕:“辽东有变,朕以为建奴极可能绕过山海关,借道蒙古,从卿防区突入,攻击京师。故卿当提高警惕,勤练兵马,万一遵化遭建奴攻击,当坚守之,朕当调集军队与建奴决战,一举歼灭建奴。此为绝密,卿一人知之即可。”
王元雅听了崇祯皇帝的口谕,不由一愣,之前是听说了蓟辽督师袁崇焕杀了皮岛总兵毛文龙,但圣上怎么就推测出建奴会来攻击我的防区,不去打袁崇焕,还绕那么远过来,不可能吧,以前也从来没有来过啊。
王元雅想是这么想,但崇祯皇帝都这么说了,打工的,还能怎么办,只能照办呗。
于是道:“遵旨。”
传旨手续都完了之后,中官正准备告辞,王元雅从袖中摸出一锭银子,不着痕迹的塞给了中官,然后道:“陛下深谋远虑,臣下深感佩服,不知公公可知陛下如此判断可有其他根据?”
“咱家不知,”中官收了好处,总的说点,停了下,又压低声音说道,“不过听闻宫中有奇人,给陛下的建议。”
他不敢说神仙妖怪的,文官都是一个样子,如果敢说神仙妖怪的,非吐个妖言惑众过来。
说完后,怕王元雅再问,就连忙告辞走了。
王元雅也没有再管传旨的中官,自个在思索:“奇人,啥奇人,给圣上出这馊主意,好端端的又要费钱费粮。既然已经传旨下来了,总得照做,要不,万一真发生了,没有个准备,可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想完之后,派人去找大安口参将周镇,龙井口参将张安德,马兰谷参将张万春等人过来开军事会议。
之前推行汰兵,结果差点兵变,现在天下并不太平,汰兵实在是万般无奈,都是因为军饷粮草短缺,朝廷给不下来而采取的便宜之策。
现在又要进行战备,用脚趾头都能知道又要为军饷粮草打口水仗了。
王元雅的手里还储备了一点军饷粮草,这是之前汰兵的唯一一点好处,也是他没有反对崇祯皇帝口谕的依仗。
几个参将一来,听王元雅这么一说,就闹开了。
这个说手底下的兵都饿的躺床上只吞口水,节约粮食,哪有余力训练啊。
哪个说军饷拖了那么久,不发没动力啊。
另外一个又喊盔甲都坏了,连战袍也补了又补,现在都露屁股了,看是不是要发点基本的啊。
反正就一堆理由,军事讨论会就成了一个诉苦大会。
你巡抚要练兵可以,先满足下基本条件吧。
王元雅也要靠这些人办事,也早料到他们的反应,就开始讨价还价,最后定了个士兵十日一练,夜不收撒到蒙古草原。
给多少多少军饷,粮草为代价。
军事会议结束,王元雅苦了个脸,心疼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军需。
而各个参将就兴高采烈的回去了,巡抚大人给的这些东西有多少会真到士兵手里,看他们脸上的笑容就知道了。
……
曹化淳在崇祯皇帝限定三天期限的第三天下午,觉得差不多了,就收手了,把手下拟的刺客同党的名册带上,直接来跟崇祯皇帝汇报。
崇祯皇帝一看是曹化淳过来,知道是刺客的事,这事当然是很在意的,忙停下手头的工作,让王承恩拿过来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往曹化淳那边一扔,边说道:“这皇宫大内也是该清理一下了!都是些胆大包天之徒,全部拿下,召集所有内侍,宫女,当众杖毙,以儆效尤。”
曹化淳躬身道:“诺。”
崇祯从来就不是心慈手软的主,大明开国以来,要说哪个皇帝杀伐气最重,除了朱元璋和朱棣外,剩下的,崇祯绝对排得上号。
来源4:http://b.faloo.com/1205269_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