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重生朱允熥,全网背后献策

第二十三章 各领风骚数百年【求评..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国子监是大明的最高学府!

但每年的入学的名额都有限!

洪武十六年,朱元璋下令全国各学校每年都可以推荐一名生员,正月到京城来参加考试!

由翰林官员主持,通过了就可以进入国子监学习!

这录取率,比之后世的顶级大学都要低!

但这是针对普通学子的,即民生!

国子监还有一种学生,叫官生!

这种学生的家里,要么是自己的父亲、爷爷,要么就是族中长辈是当官的或者是勋戚。

他们直接可以享受家里的名额,入国子监读书!

这些人享受着自身出身带来的便利后!

对于那些辛辛苦苦爬到国子监,和他们享受同等资源的人。

不仅没有因为对方几十年如一日,努力拼搏的精神,而感到惭愧!

反而还觉得自己能够轻松进入,是因为自己高人一等,是因为自己擅长交际,擅长如何与老师相处,所以自己更优秀!

而那些寒窗酷暑,日日苦读,因而少有一技之长的学子,就是从乡间走出来的土包子!

当然普通民生也并非都是任人鱼肉的,他们之间一直有着矛盾。

直到去年,科举中第的大多不是这些仗着出身走上高位的学子一事,让两方的矛盾彻底激化!

最终在今年由这名浙东学子的彻底引爆了两方积怨已久的矛盾。

随后公侯官员家的子弟,助阵这名浙东学子。

使得那些即便有万般不服,却奈何对方家大势大的普通学子们。

只能扬言,要告御状,才让这些出身显赫的子弟有所收敛。

但也因此,让很多普通学子对国子监失去了信心!

而弹幕那边,或许是因为也很反感这些仅仅因为出身的便利占据了资源,还沾沾自喜,一副高人一等模样的纨绔形象吧!

朱元璋看着奏折中,呈报的内容,又比对了夏原吉等人陈述的原委!

看向身边的朱允炆,问道。

“你怎么看?”

朱允炆刚刚一直探头在朱元璋身后,看着奏折的内容。

此刻听到朱元璋问自己,心中暗爽!

果然遇到这种关乎国家未来的大事,爷爷第一时间的想法,就是考校一下我的本事!

朱允炆心中想着,立刻就去分析这种事情,作为朝廷应该如何处置。

思索片刻,他认为朝廷在这种事上,首先要维护的是国子监在全国学子心目中的地位。

而民生毕竟是科举出产举子的主力,朝廷应该稍微的倾向他们一些。

之所以是稍微,这是因为毕竟这些官员和公侯家子弟进入国子监学习一事,是来自皇帝的恩典!

所以朱允炆认为,朝廷在这件事上不应该站队。

只需做些倾向民生的举措,让他们怨气得以消解即可!

朱元璋听着朱允炆的分析,没有表态,而是问道:“什么举措?”

朱允炆缓缓道:“增加名额,以彰恩典!”

朱元璋沉吟了一会,看向坐在那里眼睛不知道在看什么,看的聚精会神的朱允熥,问道。

“允熥,你呢?”

【主播,你爷爷问你话呢?】

看着弹幕的提醒,起初朱允熥以为是在站自己的便宜。

直到朱元璋的声音拔高了一些,他才回过神来。

像个上课睡觉被老师抓包的学生一样,站起来,瞥向弹幕,试图搞清楚朱元璋问了什么?

结果弹幕刚有人提醒,就被后面的嘲笑给淹没了。

于是他把目光看向了一旁的夏原吉。

只见夏原吉指着朱元璋手上的奏折,用口型提醒朱允熥是什么事。

朱允熥心中暗暗道:等会一定要告诉夏原吉,他的口型,我确实没法分辨!

不过他已经猜到了朱元璋的问题。

“我认为朝廷应该有态度!”

“哦?”朱元璋露出不解的目光!

“此事看似是国子监民生和官生两个团体之间的矛盾。

但实际上干系着朝廷的未来!”

说到这,朱允炆露出了一些不屑,觉得朱允熥在危言耸听!

朱元璋却来了兴趣,示意朱允熥继续说下去。

“什么样的读书人,会谈出身,会划分群体,会自觉高人一等?”

随着朱允熥这个问题提出,在场的人的瞳孔陡然缩紧!

之前他们都将这个事情,看做是一场小范围的社会群体矛盾!

但朱允熥说出的三点,可不就是历史上那个被历代帝王视为眼中钉,压在无数普通人头顶上的那个恐怖的庞然大物的形象吗?

世家!

始于秦汉,衰于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1192172_23.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