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怎么回事?”朱元璋指着朱允熥周围的几人问道。
朱允熥不等朱元璋说完,就已经站起来了。
随之答道:“这几人是孙儿找来的,以后负责辅助孙儿参政!”
朱元璋的目光落在其中唯一一个他认识的人身上!
因为这人前段时间他才见过,他的名字叫:方孝孺!
“方孝孺,咱不是让你去给儒生讲学吗?怎地在此?”
方孝孺在前些日子受人举荐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觉得此人才华有余,但政略不足!但是个人才,于是便给了个教授的职位,让他去讲学。
打算将他留在新朝。
没想到这么快就又在御书房见到了。
“禀陛下,臣是受吴王殿下重托,推辞不掉。”
方孝孺一脸为难的说道。
朱允熥听着这话直挑眉,要不怎么弹幕都说方孝孺不聪明呢!
你这话也就是朱允熥能理解你!
不然你隔天就被踢出去了。
什么叫受重托,推辞不掉?
那就是说朱允熥如此厚待你,不是你想的,是他硬塞给你的咯?
这连官都不是的时候,就可以直入中枢,参与政事的大任,多少人求都求不来啊!
你可真会抬高自己啊!
朱允熥无奈站起,又将其他二人介绍了一遍。
一个是后世有名的内阁首辅:杨士奇!
另一个更不简单,朱棣的财政大管家——夏原吉!
这三人是智囊团经过慎重考虑选来的。
杨士奇和夏原吉自不用多说了,这方孝孺的争论是最大的!
直播间普遍从他在建文朝的表现,认为他是一个迂腐酸儒,用来组建未来最重要的内阁,实在是浪费席位。
但是经过讨论以后,大家多数认为方孝孺能有那么大的才名,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估摸着建文朝,是因为执政经验尚浅,且政治智慧不足,多加磨炼应该还是有点本事的。
不行,将来三杨凑齐了,把他踢出去就是咯!
老朱听着朱允熥打算将三人放在身边,帮他看折子,整理折子上的内容,给予初步意见,然后由朱允熥二次批阅,然后再按原顺序进行下去。
他的第一想法是,这孩子皮痒了!
从他艰苦朴素的农民思想来看,这就是偷懒!
但是转而就想到了朱标生前时,便跟自己说过,要成立一个部门,帮助皇帝辅政!
朱元璋听着构想,觉得就是削权的丞相!
当时没同意,打算让朱标新朝,让他自己搞!顺带警告了一句,不允许再设丞相!
没想到朱标年纪轻轻就去了,其中大半原因在于操劳过度!
已经因为废去丞相一事,压垮了儿子的身体。
朱元璋还真不忍心,又压垮了孙子的身体。
便招来朱允熥,把他拉出殿外。
他有几个重要的问题,要问!这甚至直接关系到这殿里三个人的生死!
“你搞这么一出,是什么意思?”朱元璋将朱允熥拉到一个边角处,确认殿里是听不到了,才问道。
朱允熥答道:“孙儿觉得,处理政务应当以快速高效为重!所以找来三个人帮忙,加加速!”
老朱听了点头,在这点上他是赞同的。
朝廷处理事情,效率上肯定不能低!
当官的等得,老百姓可等不得!
但是皇帝案子上的事没有小事,老朱即便明白要高效,要速度,也不敢有轻易的作判断!
所以在这点上,他没有什么意见!
“你这是直接给自己培养亲信了啊!小子!这几个人,你将来怎么打算?”
在几天前,朱元璋便私下找到了朱允熥,明确告知了自己已经确定立他为储的决定。
之所以没有告诉朱允炆,并且让朱允炆陪着理政!
一个是为了防止朱允炆在东宫,被那些朝中文官们,绑上了战车!
其次是朱允炆不知道,吕氏便不知道,方便朱元璋辨别清楚朝中的派系!
其三多个人处理,速度会快不少!
这也是朱允熥敢明目张胆,搞出内阁雏形的缘故!
没有依仗,怎么行?
所以当老朱听明白了朱允熥要搞辅政机构以后,拉到这边关心的就是将来朱允熥即位后,这三人打算如何安置!
“孙儿打算建立一个叫内阁的机构,帮助孙儿处理政事!”
朱元璋点头,这跟朱标所想的是一样的。
只是这无非是把原本任命一个人的丞相之职,变成了一个部门!
朱元璋随后说出自己的意见。
朱允熥早已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1192172_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