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这一天,从早上三点到现在中午12点,一直在路上奔波,没有休息。
也是沾枕头就着,等张文一觉睡起来已经五点多了。
张文想了想,自己刚到这个四合院,院里的人都挺好,就想着请大家一起吃个饭。
自己的锅碗瓢盆都还没有备齐,张文直接从空间拿了一斤猪肉,一斤面粉,还有十几个糖果。
往前院走去,去找李大妈,这会李大爷已经回来了。
正坐在门口的躺椅上,拿着一个独具年代特色的搪瓷杯,溜呲溜的喝着里面的茶水。
三个小鬼头在墙角玩耍。
“大爷,您喝着呢?”张文说道。
李大爷抬头,看到张文手里拎着猪肉和白面,心里有点猜测,但还是没开口等着张文说话。
“李大爷,我这不是初来乍到,想着请咱们全院的人在一块吃个饭。”
“我家啥家伙也没有,就想着让大妈帮帮忙。”
“您看?”
李大爷:“嗨!你不早说,小事。我再给你添点杂粮面,咱们做个二合面馒头,单吃白面太奢侈了,还吃不饱。”
正说着,一个风尘仆仆的女人,进了院门,看着年龄不大估计也就30多岁。
看见张文有些惊讶,李大爷连忙给两人介绍。
“张同志,这是咱们院的孙秀兰,是那三个小孩的母亲,在废品收购站工作。”
“秀兰,这是刚搬到咱们院的张同志,在轧钢厂当采购员,我们正说着大家在一块聚一下,给张同志接风洗尘。”
孙秀兰看了一眼张伟手中的猪肉和白面,顿时就了解,说道:“好嘞,正好我家还有两颗白菜,等会我拿过来,顺带给大妈帮个手。”
李大爷:“行,好嘞。那你和你大妈先去忙。”
然后张文就眼睁睁的看着孙秀兰从她屋里拿了两棵白菜,从自己手里接过了猪肉和白面,进了房间去找李大妈。
张文本来还想着去看看,自己能不能帮点忙。
被李大爷给拦住了“厨房干活都是女人的事,你一个大老爷们插啥手。”
让张伟去屋里拿个杯子,张文从善如流,拿了从供销社买的搪瓷杯子。
李大爷拿出一个小纸包打开,是茉莉高碎,心疼的抓了一小撮,放进了张文的杯子里,沏上热水。
搬个椅子,让张文坐下,然后一老一少就在夕阳的余晖中喝着手中热腾腾的茶水,在这个冬天显得那么的悠闲。
不一会儿,一老一少的两个男人也进了四合院。
在李大爷的介绍下,也相互认识了,赵大爷是轧钢厂的钳工,年纪轻一点的是李大爷的儿子李华。
听李大爷说要聚餐,赵大爷表示自己屋里还有一瓶好酒可以拿过来。
众人商量过后,决定把吃饭的地方放在后院关老头的房子,按李大爷的说法,就属关老头的房子大。
而且院里关老头年龄最大,也躲不开他。
众人走进后院,李大爷先是上前轻轻敲了敲门,门没锁,屋里传出一道声音:“门没锁。”
李大爷推开门,张文等人跟着进去,就看见火炉边上支了一个躺椅,一个老爷子正在躺椅上慢慢悠悠的晃着。
李大爷上前打了个招呼,说道:“老爷子,咱们院来新人了。大家商量着给他接风洗尘,想借用您的屋子。”
老爷子都没起身说道:“得嘞!刚好,老头子我也蹭顿好的。”
老爷子说过话之后,就闭目养神,接着晃悠起来。
李大爷给老爷子做了个揖,直接招呼众人,把大厅腾开。搬桌子的搬桌子,搬凳子的搬凳子,很快就收拾好了。
张文此时也看出来了,院里这几家人中,赵师傅是个老实人,性子沉默寡言。孙大姐也是存在感薄弱,主事的还是李大爷。
不过这会看起来,定海神针还是后院的这个关老爷子。
如果这个关姓吗?不会是旗人吧?
按照后世的记载,清朝亡后,那些遗老遗少,大多都把自己的旗姓改成了汉姓。
其中,厄尔瓜氏就改成了关姓。
张文忍不住好奇,用心灵感应试探了一下。
神识散发出去,张文好一阵惊讶,这个关老爷子果然是旗人。
不过,最令张文惊讶的是,在这个一百平的屋子下还有一个地下室,地下室里放满了收藏的古董,有各种珍贵家具,字画,瓷器之类的。
张文的心跳不由得快了几分,倒不是想把这些古董收进空间占为己有,而是看到这些古董见猎心喜。
前世,张文作为一个社畜,本来就对这些从历史长河中存下来的珍贵物件,特别好奇感兴趣。
奈何资金有限,平时只能从手机上看看图片。
来到这个年代后,本来就想着有机会多收一些古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1201220_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