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可没有藩王制,可地方节度使拥有的自主权早已远远超过了他定下的藩王制度。
最后还不是爆发了安禄山之乱?
西汉、唐、宋之所以最终灭亡。
大部分原因,是在于国有内忧时,皇帝无藩王撑腰,国有外患时,无藩王做屏障。
朱元璋这步棋其实是走对了。
的确。
洪武年间,九大塞王牢牢把守北方边境。
将大明领土护卫得固若金汤。
然而,老朱忽略了一个问题。
或者说,他根本没有想过,朱标会早早离世。
而第三代皇子纵使再英武不凡,毕竟长幼孝道在那摆着,若是没有雷霆手段和自身的累累战功,怕是很难让那些叔叔辈的藩王心甘情愿地臣服。
更何况朱允炆跟英武不凡实在没有一点沾边。
妥妥的铁废物。
要不是他的一系列脑残操作,未来的燕王朱棣还真不一定会下定这个决心打进应天。
其实朱元璋还有个更深层的想法。
就算藩王在自己的封地里面悄悄壮大,取了中央。
说到底也是他朱家的血脉。
皇位并未旁落,还是在自家人手里。
总比落入外姓人手中来的好。
朱标也理解他的想法。
在他的私心来说,是希望自己这些手足兄弟能够过得更好。
同时他也有绝对的自信能够节制诸位兄弟。
“其他奏章也都大同小异。”
挥了挥手,朱元璋不想再听。
“行了标儿,封藩一事咱不会松口,那帮老家伙们说到底也不敢真的做出什么事来,不过是想试探一下咱的底线罢了。”
“大明朝是咱打下来的,咱封自己的儿子做藩王,谁也别想来指手画脚!”
走出几步。
朱元璋忽然想起了什么:
“对了标儿,这回你给咱盯着老五,让礼部把册封仪式走完,咱看不明白他小脑袋瓜里到底装了什么东西,别让他又跟上次一样找不到人影。”
“四月初之前让礼部把这件事办妥,咱还得让他赶紧去上元给咱搞地瓜育种呢,光靠他那一个农桑大棚得养多久?”
朱标忍俊不禁:
“是,父皇,孩儿这次亲自把圣旨送到他手里。”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
老五最近可是把他的心情搞得大起大落的。
连老朱都忍不住要防他一手了。
“走吧标儿,刘福跟咱说宫里最近新送来一批贡盐,做得细腻绵柔,连酸苦之意都不再有了,咱还没试过呢,中午你陪咱在乾清宫用膳,下午还有北边送来的战报。”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1168072_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