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照相馆

第一章 贞观十四年元日(一)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贞观十四年正月初一(公元640年2月1日)天气阴转晴

寅时,长安城爆竹声声。尽管,昨天晚上睡得很晚,我还是起了床。推门一看,外面灰蒙蒙的。

但是,我知道,今天天气应该还不错。倒不是我会未卜先知,实际上我一点星相学和风水学都不懂。

不过,昨天晚上参加宫廷宴会,碰到了袁天罡,就顺口问了一下今天的天气状况。

袁老师告诉我,今年元日天气不错,过了巳时,就会云开日出。

他这个说法,不仅我信,大唐皇帝李世民和一众臣僚也都信。

没办法,谁叫人家是大唐第一天文学家和风水师呢!

有了袁大师的预测,我拿出纸笔,郑重地写下年月日和天气状况,并期待美好一天的到来。

记日记这个习惯,是我到了大唐以后才养成的。

想起来还有点可笑,我上小学和初中时,最头疼的就是写日记,因为,总觉得没有什么可写。

硬着头皮写下来的,多是瞎编乱造。

当然,那个时候,我也不是个例。据我所知,班里几乎没有一个写自己真实经历的。

但是,很奇怪,老师还有些时候,把我和几个学习好的同学编造出来的东西当做范文来读。

还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把我们自己感动的都以为自己确实经历过那些事情。

下课后,就有很多小伙伴以猎奇或者崇拜的眼光看我们。

我们倒也没觉得羞耻,还引以为荣。

到了大唐以后,心境就不一样了。

偶然到这个世界,发现这里的标记年月和时辰与上一世差别很大,如果不做标记,常常弄混了时间,也就常常误事。

当然,最重要的是,来到这里以后,我突然发现每天发生的事情有那么多都值得记录。

于是,自来到这里第一天起,我就毅然决然,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写下几笔。

不过,坦白说,我也有点私心。我不知道自己穿越到这里,是不是以后还能回去。

如果回不去,也就只能埋葬在这里一抔黄土,或者,横尸荒野。

但是,我希望文字是不可磨灭的,希望后来人能从我留下的字里行间,看到一个真实的大唐。

而且,我提供的真实,不仅是靠文字记载,还有照片。

如那个世界的人所说,有图有真相,要比《新唐书》可靠,更不是那些稗官野史可比。

这些照片和过去几年写的日记都存放在一个不锈钢金属盒子里,又被我埋在房间一个隐蔽的角落。

我相信,就是再过千年,它们也不会腐烂在泥土里。

正当我再啰嗦几句来到这里的一些情况,却听到有人敲院子的外门。

打开门一看,却是秦琼的公子秦历道。

秦历道年龄不大,刚刚十五岁。

秦琼是齐州历城人,为了纪念故土,特意给“怀”字辈的儿子改成“历”字。

别看秦历道只有十五岁,却也是玉树临风,英姿飒爽,气质颇类秦琼。

秦历道过来是送牢丸和点心的。他说是他母亲手做的,让我尝尝家乡味。

还有就是,顺便取回他父母的合影。

因为有同乡之情,常来常往,再加上两年前协助秦家办理秦琼的丧事,他母亲我也就熟了。

她姓贾,名泽兰,非常贤惠,为人也大方。无奈,秦琼病逝太早。

长安虽有秦家的胡国公府,孤儿寡母,也是冷冷清清。

按秦历道的说法,他母亲感念我在秦琼有生之年,给他拍了那么多照片。

如今秦琼故去两年,她还能手捧照片,人宛如依然在身边从未走远。

这一点,我挺羡慕。实际上,不止秦琼夫妇,还有战神李靖和红佛女等等,都是伉俪情深。

即便是李世民,虽然,也有妃嫔媵嫱,和长孙皇后依然情深似水,你侬我侬,偶尔也会秀个恩爱。

想想自己,就有点悲催了。

在穿越之前,我曾经是个小有名气的摄影师。

不过,和时髦时尚摄影师不同,我还是用传统相机拍照,有点类似傻瓜机那种。

我特别享受预浸胶卷、倒显影液和定影液等冲洗过程。

数码机和打印照片虽然操作方便,质量也高,却一直没有打动我。

圈里人绝大多数人说我这癖好和时代格格不入,早晚会被时代的洪流淹没。

不知道是他们乌鸦嘴,还是我本来命该如此。总之,我真的被湖水淹没了,只是,没有被阎王收走而已。

那是2021年6月14日,农历端午节。这一天特别刻骨铭心。

我应邀到泰山参加个现场摄影比赛。于是,就拖着一大行李箱的冲洗物什,背着一背包胶卷出发。

没想到快到泰安火车站时,赶上大雨,比赛取消。

我想到这个季节的大明湖应该是莲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1178420_1.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