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一招不对,人家打过来的时候你应该转动身体,将别人打过来的力道卸去再还击才是,怎么能直接跟别人对拳呢?”武当山上,一座木屋前,一位鹤发白须的老者正指教一位少年练武。
少年约莫十七八岁的模样,仰着头不服道:“师父你那一套都过时了,我前两天下山看电视上在放UFC,人家那些选手搏斗的时候,都是能还击绝不躲闪的,电视上说这才是最快击倒敌人的方式。”
老者见少年还敢犟嘴,给了他一个大脑瓜崩,严肃道:“你懂个什么,现代搏击追求的是在一对一,双方都空手的情况下,最有效率的击倒方式,而我们传统武学,招式都是把敌人拿着兵器的情况也考虑进去,创造出来的招式,能一样么?你天天少学点那些糟粕,专心练武才是真的。”
少年对着老者嬉笑道:“师父你这话说的可就不对了,老子曾经说过,道之道,非常道,任何的武学也是要改进完善的不是?要我说,我们这太极就该海纳百川,将现代搏击和其他的武学招式都融合到一起,这样才称得上是天下最强的武学。”
老者无奈摆手:“你这小子,学武不勤快,道法上的悟性倒是很高,你师父我论不过你,行了,天色也不早了,为师也要回房休息了,你等会记得下山把明天的食材买回来。”说罢便转身进了木屋。
少年嘟囔着:“又差使我去做事,自己偷个清闲,唉,天天除了练武读书,就是跑腿做饭,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虽然这么说着,少年还是顺着小道,向山下走去。
少年名叫卫起,是个孤儿,十八年前老者出门练武的时候,看到路中间有个男婴,这山上人迹罕至,找不到他的父母,只好将他抱了回去,这师徒俩就这么相依为命了十八年。
“说起来这么多年了,师父还没告诉我他叫什么名字,只告诉我他道号一清,也不知道是有什么隐情,还是年纪太大把自己的名字都忘了。”少年边自言自语,边往山下走去。
走到山下一个小村子里,少年熟络的冲一位中年妇女打招呼:“刘婶,今天的菜给我留着没有啊,我师父吩咐我来取明天做饭的食材。”
那刘婶笑道:“哪能不给你们留着啊,菜放在屋子里了,你自己去取吧。”卫起对着刘婶点了点头,去屋里取了菜,也没付钱,就又沿着小路往山上走去。
从卫起十岁开始,师父就不再下山了,平常下山买菜,给村民治病什么的,一并推给了卫起,也亏得卫起悟性极高,小小年纪就医术有成。这些年来为村民治个发烧感冒什么的,分文不取,搞得每次下山买东西的时候,村里人也都不收他的钱,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这样。
卫起走到木屋旁边,把篮子里的菜取出来洗好,放在屋子旁边,练了一个小时的太极,这才洗漱走进屋子里。
老道正伏案读书,听见卫起进来了,头也不抬道:“菜取回来了?”卫起点头回答道:“取回来了。已经洗好了放着了。”老者依旧盯着书,淡淡道:“既然忙完了,那就过来与为师一起坐着读书。”卫起便取了一本道德经,坐在师父旁边,默默读了起来。
每天晚上睡觉前,老道都要让卫起先读半时辰的书,他的说法是太极这门功夫,应当身心合一,光练招式不管用,道法上的境界也要提升上去,这才能有所长进。
就这样两人都伏案读书,不发一言,大约半个时辰后,老者才抬头说道:“好了徒儿,将灯灭了,休息吧。”卫起起身将书放回书架上,走到烛火处吹灭。
木屋的布置很简陋,中间放着书桌,也是饭桌,左边是卫起的床,右边放着老者的床,床边用木板挡着,也算是隔出来了两个卧室。
卫起躺到自己床上,心里想着:“虽然这山上的生活枯燥无聊了些,但是也算是宁静安逸,我这一生若是能这样度过,倒是也不错,就是不知道我的亲生父母如今身处何处。”
想到这他摸了摸脖子上的玉佩,这块玉佩是老道捡到他时就戴在他脖子上的,这么多年了,除了穿线的时候摘下来过,其他时候都一直佩戴着,仿佛佩戴着这块玉佩,就能从上面感受到父母的气息。
想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如今不知身在何处,卫起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索性起床穿衣,蹑手蹑脚地出了门。
他顺着山路走了十几分钟,走到一棵参天大树前停下,这树干上有个树洞,卫起伸手往里摸索了一会,随即抱出来一大摞书本。
“嗯...今天练哪门功夫好呢?”,他开始在一摞书中翻找了起来。“《八极》?今天有点累了,就不练这个了,《七伤拳》?这个明天再练,《八卦游身掌》?这个好,今天就练这个。”
明亮的月光映照在那一摞书上,就见那里面是什么书都有,《八极精要》,《天元一气指》,《十二路谭腿》等等,看这摞书的厚度,得有上百本,算得上是囊括天下武学了。
卫起一边靠着树坐下来,一边翻看起刚刚拿的那本《八卦游身掌》,看到不解之处,就起身演练一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1183973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