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本书投一张评价票,一张月票,没有任何数据,作者是没有动力写下去的!!!)
......
听到朱标之言,楚秋表情淡然,呵呵一笑道:“朱棣以藩王之名,夺了朱允炆的皇位,你觉得,他会有脸去继续的削藩吗?!”
“但是,那些分封出去的藩王,怎么解决?!”
“朱棣自己就是藩王起兵夺的皇位,他该不会傻到让他们继续手握重兵镇守边疆吧?!”
“徐小妹,考考你,你绝对朱棣会怎样做?”
楚秋看向了徐妙云。
徐妙云皱了皱眉,思考了一下道:“朱棣.....会把他们软禁起来?!”
楚秋缓缓道:
“虽然不是软禁,但其实也差不多了。”
“简单一句话就是,朱棣会将他们‘当猪养’。”
“因为自己本来就是藩王造反起家的,他会不惜一切的代价,对待这些藩王好。甚至比朱元璋当年定下来的宗室政策还要好。”
“朱棣会在大明境内,划出封地让宗室去就藩,这些宗室成员,住高墙大院,不缴纳赋税,不赴徭役,完全由天下百姓供养着,好吃好喝的养着......”
“一代,两代,三代......到第十代,你们猜大明的宗室成员,会发展成多少人口?!大明的百姓,还能不能负担得起?!”
嘶——
听到这里,朱标和徐妙云,皆是下意识的倒吸了一口冷气。
他们已经隐隐的觉得,好像事情有点不对了。
......
楚秋却并没有过多的在意他们的表情。
他仿佛在自顾自的说道:“我记得当今皇帝朱元璋,为皇家宗室的俸禄标准是,其中亲王每年五万石,郡王每年六千石......”
“朱棣夺位之后,这个数据只会有增无减,我们假如朱棣夺位之后,依旧延续着朱元璋的这个标准,现在,我替你们算一算......”【注:石,音‘旦’,明朝一石约等于现在的一百五十斤】
说着,楚秋拿起桌案上用于开药方的笔。
直接在处方笺上写画起来。
他边写边说道:
“当今皇帝朱元璋,膝下一共有二十六个皇子,十六个公主,我们全部直接按郡王的最低标准来算好了,每个人每年六千石的粮食俸禄,一年就是,二十五万二千石......”
“每年也就三千七百八十万斤粮食而已,好像也不多是吧......”
“那好,”楚秋继续的写画道,“我们不妨以二十年为一代,然后每代子嗣为三人进行推算,看看大明王朝二百年之后,宗室会有多少人口......”
楚秋知道,在这样的古代,每一代人根本用不了二十年。
而每一代的子嗣三人,也已经算是最少的标准了。
为了方便计算,他还是选择了最少的标准来进行——
“二十年后,第一代,大明宗室人口是一百二十六人,四十年后,第二代,宗室人口是三百七十八人......第十代,也就是二百年后,宗室人口变成,二百四十万八万零五十八人......”
呼——
算到这里,楚秋当即长舒了一口气。
他看着处方笺上面的数据说道:
“我那哪怕是按照,朱元璋制定的最低标准,予以供奉这些宗室人口,每年将需要一百四十八点八亿石的粮食,也就是一千四百八十亿斤粮食才够......”
“这个数据,怕是把大明如今总岁入再翻个几百倍,都不够供养的了,且不说还有朝中的文武百官,以及军队士卒需要供养......”
“呼——”
“这会造成什么结果呢?!”
“举一国之岁入,耗数千万之民力,而仅供养皇室宗亲一族,尤是杯水车薪!”
“且还不用说王朝后期必定会出现的土地兼并,老百姓越来越没有地种,就越是供养不起了,但是即便如此,各级官吏却依旧会压榨百姓,然后,百姓越来越苦......如此,恶性的循环!”
“你们说,这天下百姓,能够供养得了多久?”
“你们猜,他们会不会效法当年的红巾军,来一个‘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
楚秋的这些话,并非危言耸听。
大明当年之亡国,也确实是因为要供养庞大的宗室成员,而搞得天下民不聊生。
纵观大明一朝,到了后期,朱姓子孙简直是多如猪狗。
这些人,拿着《皇明祖训》,自持是皇室宗亲,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
朱元璋当年设想的子孙福泽绵延后代,也的确是实现了。
只是二百多年后,天下就不再姓“朱”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1171202_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