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曾经的一些事

村里小学的一些事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小时候的事情,好像大多都不记得了。

以现在的日常生活来说,想想以前的日子其实过的挺好,虽说学习不是很好,但也没有浪不浪费一说。

先从幼儿园说起吧。

幼儿园记事也不多,但是很明确的记得,上了两年,去了四个幼儿园,分布在三个城市。

记得在重庆上过一个幼儿园,小时候比较调皮,记不得惹了什么祸,老师让我和另一个小孩在全班人的注视面朝黑板站着,幼儿园也就记得这些了。

小学的时候在村子里面上的,那种大平房的学校。

那时候冬天还得点炉子(北方的一种取暖的有烟囱)然后每个人轮值,轮到那天的的时候,得早点去。因为年龄小嘛,所以说是自己轮值更不如说是让家里大人轮值。到那一天的时候就家里人带着家里的材料去。

我们一般生炉子先用一层软柴火打底,然后再铺上一层玉米杆子(就是等玉米干了脱完粒的那个杆子)然后上面搞几块碳打顶,最后了就是用白纸本的纸张,小时候那个东西比较多几毛钱一本的东西或者用玉米的外面那个壳,对准炉子最下面的一个口子做引燃,一般炉子就能点着了。

后来,我可能是想着显得自己能干,然后就和家里说不用他们去,我自己也能点,但是我点那玩意就出现了一个概率问题,有时候能点着有时候就不能,最后的结果就是,不管能与不能都会弄的一教室烟,不过问题不大,距离其他同学来还早,所以打开前后门就可以。

记得小学时候流行玩的一种游戏,叫打卡(一种圆圆的,纸做的卡片,差不多脉动瓶盖大小,薄薄的)那时候一下课就和同学们玩。

记得有一个同学不记得是谁,也忘了名字,但是这个人玩打卡片很有意思,每当赢一张立刻不玩收手,然后等到下一个课间活动继续,但是呢,输了也是立刻不玩,不过不用等几分钟他就又要玩一副赢不回来誓不罢休的样子,原来只是觉得他比较奸,现在想想,可能那就是一种赌徒心理吧。

我玩那个比较厉害,小时候家里管的也比较严,不怎么给零花钱,我通常是跟别人借一张然后赢很多,然后多还给他几张。

后来,我记得我好像在那段时间赢了一鞋盒满满的。本来,家里比较抵制我玩这些东西,因为我学习一般,看到我玩这些,我的父母会说我,然后我把这个鞋盒交给了我的发小,让他代为保管。

后来,过几天我再去找他的时候,他说他的妈妈把鞋盒还有里面的东西都烧了,这种情况我还能说什么,只是从此以后我就再也没玩过这种游戏了。

后来,好像看见小卖铺有卖过巴掌大的,甚至塑料的,后来铁的,都有在卖。只是,那个时候的我,也只是惊叹都出到这种地步,也不玩了。

小学还有那种四角(各地的叫法可能不同我们叫bao那种玩法叫打bao)那种东西就不需要买了,所以,也曾在我的小学时代火过一段时间。只需要纸(我们一般是用上一学期的书和本子来叠)简单折叠几下就可以出去玩。这东西,有大的,有小的,有薄的,有厚的,每种之间只能和相同的玩,因为这个东西不同款式之间玩,只会一边倒没有任何游戏体验。

后来,也有一段时期我们玩过啤酒瓶盖,用锤子也好,用石头也罢,把瓶盖打平去玩。这也导致,我们每当放学的时候,总是会去翻垃圾堆寻找瓶盖子。

依稀记得,我们好像还尝试过玩玻璃瓶的底子,但应该没成功。

小学的时候,我记得很清楚,我们可以过儿童节,一个属于我们的节日。

每到儿童节前夕,我们总会排练扭秧歌(我们这边其实不这么叫只是方言叫法打不出来)我们会排成一条长队,最前面是举旗的,后面是敲锣打鼓的,最后面是秧歌队。

那个时候老师会选人分配各种工作我总是希望我可以去举旗因为那个活在当时的我看来非常轻松可惜从小不怎么爱吃饭导致我的个子也不是很高所以老师把我排除在外至于敲锣打鼓那玩意我也不会所以我就只能去秧歌队。

我记得秧歌那玩意,我也不怎么会,然后回家我妈和我说:“咱们家对面那条路的下面那个哥哥会,你去找他,让他教教你”然后我就去找。那个哥哥教我的时候,就给我画了个十字跟我说:“左脚第一踩到右上格,右脚踩到左上格,然后左脚归位,最后右脚归位,记得身体一定要有幅度的晃”我这么聪明,当然是随便练练就会了^_^。但事实就是那个晃,我一直没找到其中诀窍,后来我想不就是晃嘛我,上下晃一下不就有幅度了嘛,多简单。

小学的时候,村里有一个精神有问题的人,村里人管她叫:“六神经”为什么提到她呢?是因为她在我记忆中,有两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第一次的那个时候,她的精神病还不是很严重。有一次自己跑到我们学校(村里的小学师资力量比较紧张,所以,校长是任课老师)那时校长正在给我们上课,那个“六神经”站到了教室门口对着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1118937_1.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