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贾宝玉刚进入洪州之时,就接到了前沿传来的消息。
倭寇再次来袭,已经在福建路和两浙路的海岸登陆。
其中福建路的倭寇大概有八千人,两浙路的倭寇三千人。
论规模,应该是历年之最了。
这些倭寇也算作是贾宝玉一直等候的东风。
随后,贾宝玉将这个消息告诉给了史永。
同时跟史永说,自己可能在三天内发兵两浙路、福建路救援。
后方的安定就交给史永和魏良两人帮忙照看了。
“宝玉,这倭寇毕竟不是小事。”
“你亲自带兵前去还是太危险了。”
“而且你又没有在两浙路、福建路,以及江南东路交接手续。”
“在目前这种紧张的关系下。”
“我认为你还是保持观望,再决定下一步走向比较好。”
对于贾宝玉的决定,史永很是不解。
于是以常规的做法给出自己的建议。
“呵呵,多谢叔父关心。”
“对于这次的行动,宝玉心中有数,也自有宝玉的目的。”
“叔父您就瞧好好了。”
当晚,贾宝玉就被曹森、王忠、朱麟等人请出去喝酒。
没有办法,上次贾宝玉出行前,南安军的名额只安排了最低的三分之一。
还剩下最关键的那些职位、官衔没有安排。
在贾宝玉离开的这段时间,他们三个以及多方面的关系不断的冲突、谈判。
好容易才达成了初步的一致。
一切只等贾宝玉归来。
在席上,他们三个人不断的阿谀奉承,说好话。
哄的贾宝玉美滋滋的。
不过贾宝玉老油条一根,喝着酒,吃着菜,享受着美女的服侍。
可就是不说正事。
气得他们三个牙根直痒。
两天之后,在曹森、王忠、朱麟等人踏破了贾宝玉府中的门槛。
吐出了足够的好处之后,贾宝玉才终于松口。
将中间的1/3的职位、官衔放手下去。
但对于安南军最关键的,高级职位却还是没有动静。
这时候,一条让所有人感到头皮发麻的军情传来。
仅仅用了五天的时间,倭寇就攻占了两浙路的杭州,以及多处繁华的州府。
一直储备在江南东路的广德军,南康军反应缓慢。
当他们赶到时,两浙路大部分区域已经失守。
同样的,福建路的情况更是糟糕。
这次从福建路上岸的倭寇有近万人之多,而且战斗力极其强悍。
福建路的两支合计兵力四万人的驻军竟然在倭寇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
目前福州已经失守。
倭寇放弃了贫瘠的福建路区域,已经北上。
打算同两浙路的倭寇汇合,直奔江宁城而去。
这条军情实在是太震撼了!
江南东路的江宁城,那可是宋朝南部的核心的。
最为繁华,聚集着大量商贾、文人、皇亲贵族的核心地带。
说它是小汴京也不为过。
若是江宁失守,造成的损失可就太大了。
而且无疑是狠狠的一拳,打在了宋徽宗的脸上。
平时蔡京、童贯等人给他灌输的,可都是些国泰民安,国库充盈,军队强劲的形象。
福建路、江南东路、两浙路,挂名的军队人数可是达到了十万人。
怎么可能会挡不住区区倭寇?
在得到了这份军情的当天,早已经集结待命的贾宝玉的五万大军随之出征。
而曹森、王中、朱麟等人,则是被史永、魏良等人好好的安顿下来。
江南西路一片和谐。
此次倭寇能造成这么大的声势,主要原因有几点。
其一,在这些年里,倭寇被宋朝,以及江南的这些弄臣、贪官们养肥。
渐渐积聚起来了力量。
而当一个人有了力量之后,野心自然会变得更大。
其二,宋朝的军队战力每况愈下。
说是十万驻军,但大多都是空弦,吃军费用的。
剩下的驻军中,也是充斥了大量的贵族兵,闲人兵。
战力低到了极点,散漫、迟钝,根本不堪一战。
其三,那就是贾宝玉的人在其中推波助澜。
要知道,贾宝玉当初从中央禁军离开时,可是带了一千名绝对的心腹的。
还有刘伯温、白起、王翦、李牧、乐毅等人。
随后,这些人在刘伯温的精心筹划下。
化整为零,分散到了各个关键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726959_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