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平民,在遭到外族残害的时候,他们会害怕。
但是自己人,替他们把外族杀了,只不过手段激烈一点,他们也同样害怕。
他们会以自己的标准,来评判一个人的德行。
而现在的刘旭,在他们心里,就是一个屠夫。
纵使刘旭是在帮他们铲除外族,维护他们利益,他们也会产生忌惮。
血手人屠!
对于这个“称号”,刘旭倒是挺满意的。
想当年,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人,才赢得这么一个“称号”。
现在自己仅仅只是杀了白起的十分之一,在这些平民心中,就已经有了这种评价了。
这不是赚了吗?
如果要是让这些人知道,刘旭还打算在渔阳,继续坑杀三万乌桓士卒,不知道他们又会有何感想?
大军回到徐无,并没有在此地多做停留,毕竟渔阳那边还有战事。
蹋顿,身为乌桓族中个人武力最强的人,也是最会打仗的人,他的手下还带着三万乌桓士卒。
如果让他知道丘力居已经被杀死,肥如的四万多乌桓大军全军覆没。
那很难不保证,他会选择鱼死网破的打法——带着三万人,从西面突破。
虽然刘旭在那边部署了关羽、张飞、赵云、张郃四员大将,但是他们手下带的毕竟只是寻常士卒。
并不是像白马义从这种精锐,也更不可能和大雪龙骑军相比,而且数量也只有八千。
所以刘旭不敢托大,必须快速回到渔阳战场。
在离开徐无之前,刘旭向徐无的县长,交代了一些事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派重兵把守住卢龙塞。
徐无可以丢,但是卢龙塞绝对不能丢!
刘旭现在是持节的北中郎将,别说是小小的五百石县长,就是二千石的太守,他也同样可以先斩后奏。
所以徐无县长,对刘旭是唯唯诺诺,唯命是从,根本不敢有丝毫怠慢。
在返程回去平谷县的路途中,公孙瓒终于忍不住心中的好奇,开口向刘旭询问道:
“殿下,末将有一事不明,想向殿下请教。”
“但问无妨。”刘旭早就知道公孙瓒想要问什么,从战胜丘力居之后,公孙瓒就一直憋了一路了。
公孙瓒见刘旭同意了,在心中斟酌了一下措辞,出声问道:
“自我们离开蓟县,进驻平谷县开始,殿下的行动就一环套一环,没有片刻停歇。”
“殿下是怎么知道丘力居一定会来救蹋顿的?又怎么断定他们一定会来进攻徐无?”
“殿下的这一整套谋划,又是用的什么计策?莫非殿下当真能够料事如神?”
“哈哈哈哈。”面对公孙瓒一连串的提问,刘旭早就在心中准备好了腹稿,轻笑道:“难得伯圭也会对这些感兴趣。”
公孙瓒是一个将才没错,从他可以带出白马义从这么精锐的骑兵,就可以得知。
但是论打仗,尤其是大型战役,公孙瓒似乎从来都是缺点脑子。
或者,可以说,他是一个莽夫!
与胡人交战,他从来都是仰仗着自身的个人武勇,以及麾下精锐的白马义从,一个字:干就完事了!
历史上,公孙瓒获胜的绝大部分战斗,都是这么莽出来的,比如他最为高光的时刻——
仅凭两万步骑,大破三十万青州黄巾,一战斩首三万余级。
这一战让他的个人声望达到顶点,也是他整个人生的最高巅峰。
当时整个冀州半数以上的郡县,都被他这一战所震慑,自动请降。
连袁绍都被吓得瑟瑟发抖,一开始不敢与他争锋。
然而袁绍这种麾下文臣谋士一大把的,玩起长久战来,公孙瓒就立马不行了。
但是现在,他竟然难得的向刘旭问起了对于战局的把控,所以这才有了刘旭的这么一说。
公孙瓒显然也是有点自知之明,听到刘旭的话,老脸一红,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殿下见笑了,还请不吝赐教!”
“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刘旭没有故作高深,开门见山的和公孙瓒说道:“这套战术,有一个名字叫《围点打援》。”
“围点打援?这个名字倒是非常容易理解。”公孙瓒光只是听到这个名字,就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围点打援,并不是《孙子兵法》亦或者《三十六计》里面的兵法。
而是后世徐元帅所发明和实践的一种先进的运动战术。
刘旭也只不过是根据局势,刚好套用了这套战术。
他继续向公孙瓒解释道:
“蹋顿是丘力居的从子,在乌桓族内威望仅次于大人丘力居。”
“丘力居的儿子尚小,蹋顿是被视为乌桓下一任大人的绝佳人选。所以,他一定会发兵来救蹋顿。”
“伯圭可还记得,本王在交代平谷县的守军时,是不是说过放任蹋顿派出的斥候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1097284_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