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场晒了一下午太阳的李承乾,正在看日落。
“老天爷待我不薄啊!
知道我丧妻丧子,心情不好。
每天都是春暖花开,莺飞草长,阳光灿烂,红霞满天……可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李承乾自言自语着就站起身来,刘葵忙上前去扶住他。
这三天李承乾看了从燕都送来的所有书信,也知道了所有的事情。
李厥的死他不意外,那么小的年龄被折磨了几年,又染了毒瘾,不死才是怪事。
倒霉的是太子妃苏氏因为季节转换得了风寒,听说噩耗也跟着一命呜呼了。
面对这种的事情李承乾只能徒呼奈何!
三天过去了,李承乾虽然还没有恢复,也只能把仇恨隐藏起来。
把眼下的事情做好,如此才能回长安城报仇雪恨。
大军攻克扶余城已经三天了,休整的差不多了,是时候合击高句丽了。
李承乾在一众随从护卫下簇拥下,沉默地走到中军大帐。
“传令升帐!”李承乾突然对刘葵道。
刘葵闻言一惊,偷偷看一眼李承乾,见他依旧面无表情,不敢多问忙去传令。
聚将鼓在营中响起,李承乾则在后帐披挂甲胄。
无论怎么样,这都是大唐最重要的一战,他作未来的大唐皇帝,必须得重视此事,庄重对待。
李承乾穿好铠甲缓缓从后帐走出来,就看见薛仁贵、上官仪等文武已经在大帐里了。
众人看见李承乾不管真假眼里都有关切和担心,李承乾面无表情地回应这一切。
他缓缓走到帅座上坐下。
“参见太子殿下!”
众将整齐划一地行礼。
李承乾一抬手平静地道:“平身!”
待众将平身分列两侧,李承乾抬头看着薛仁贵道:“仁贵,将士们休养的如何了?”
薛仁贵迈出一步大声道:“回太子殿下,将士们已经休整完毕。”
李承乾面无表情地点点头道:“薛仁贵听令,孤王命你立即去挑选五万精兵,三日后赶赴鸭绿江与诸军汇合共击高句丽。”
上官仪忙走出来道:“太子殿下,大唐刚刚攻克扶余城,俘虏就有十多万人,要把这些人送回燕都本来就是一件大事。
若是调走五万精兵,这里就剩下不到八千唐军,还有一千多没有战力的伤兵……”
“不必说了。”
上官仪话还没有说远,就被李承乾打断,这在以前从没有出现过。
以前哪怕有臣下说错话,李承乾也会让他说完,顶多以后不再召见他。
李承乾打断上官仪的话,目光在帐内众人脸上逐一扫过。
“长安城一日三变,孤王不能久羁辽东,高句丽之战必须决。”李承乾说这三句话语气很坚定,事实清楚,立场明确,大帐里没有人出言。
“十几万俘虏就算是都送去燕都能做事也不多,留在这里又必成我大唐的祸患,孤决意将这些俘虏全部就地格杀,人头立下京观,震慑宵小。”
李承乾说到最后声音里都往外冒寒气,殿里众人也都吃惊地看着李承乾,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
上官仪第一个反应过来,神色恍急地道:“太子殿下万万不可,这样做会有损我大唐声名的。”
李承乾神色不变,语气漠然地道:“大唐的威名是靠将士们一刀一枪杀出来的,是靠火药炸出来的;
大军每一次出征,都带着兆亿黎民勒紧裤腰带省出来的口粮,带着无数工匠日夜辛劳打造出来的武器和工具;
唯独不是靠着妇人之人换回来的。”
说到这里李承乾缓缓起身,俯视着下面的诸将道:“现在大唐都要出事了,你让孤王还在乎这些?”
“太子殿下就算不说大唐,您也要在乎您的声名啊!”
“照孤王说的去办,这两天先不要给那些俘虏吃太多东西,等他们饿的没有力气了,再行斩杀!”
听了李承乾的话众人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李承乾一向都是命令善待俘虏。
而且李承乾虽然几次率军征伐,但涉及具体事务还用不着皇太子亲操心,可是李承乾却清楚地知道怎么用一些不光明的手段让敌人失去战斗力?
李承乾不理会众人心里怎么想,直接道:“敢违令者斩,敢泄密者斩!”
李承乾强势地决定了这一切,就挥手让众人离开,他还要有想办法跟远在长安城的长孙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