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生活不只是生存这一件事情,还有很多细碎的看似无用的东西,那些城中村的小贩,各路的打工仔,为人世增添了各种纷繁。
生存问题不是尖锐到非得要一个劲儿钻进去,须得有两个我,一个我是在生活中挨踢生病受饿,一个我是脱离了肉身,在高处看着你以及和你一样的芸芸众生。这样在自己内心有了个缓冲带。
我不只是我,我还是作为观察者的我。
?
或许我有些悲观,那不如悲观到底地想着,人生忙来忙去,争来争去,到最后还不都是一堆白骨吗?特别是在内心特别计较、特别纠结的时候,我往往会如此作想。一切终将在时光的洪流中逝去,一切都是浮光泡影。因此心莫名地平静下来,只觉得在这个世上有了些心态宽松时候才可喜的时刻。
常常走在路上,看到金黄的银杏树叶,或者过马路的时候一位老太太因为紧张抓住你的手,都会觉得分外感动。那些终究归于无的想法,让我内心时常倦怠于那些争吵辩论。相反我喜欢这种世间的人间烟火,那些鸡飞狗跳、鸡零狗碎的热腾腾生活才有意思。
?
当然,我最害怕的是孤独。我常想起第一天下班回来,推开租房的小门,那种刺痛眼睛的空洞。
最初的时候,我总是害怕回去。特别是到了快下班的时候,我就分外害怕。回到租房,我就没人说话了,连书都看不进去,租房四周的人我都不认识。这整个大城市的人我都不认识。我尽管生活在这里,可是我从来不知道他们本地人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走在大街上,坐在饭馆里,我与他们都是隔绝的。
放假的时候,我就一个人坐在那里,一整天都没开口说话。我就整理杂物,在本子上乱涂乱写,在网吧上网,然后期待快快上班快快上班。
而真正的家乡我也回不去了。与自己的亲人,无法言说你在外面的生活。回到家中,沉闷的乡村生活,纠缠的人际关系,没有你想要的图书馆、网络、交通,你开始想念城市生活。这种两无着落的生活状态,是我孤独的背景。
然而,我依旧相信时间。短短几年,我现在的生活是几年前无法想象的,那么我以后的生活更是现在无法想象的。
我没有想过我要过怎样的生活,因为我不喜欢设定前景。我相信我就这样随着时间而走,走到哪里是哪里,因为那是其中的一个我,生活中肉身的我。而另外一个我,在用笔记录着这个世界。
写得比较乱,见谅。
二、关于城市的乡愁
我时常接到来自不同城市的电话,电话那头的曾经是我的同学、同事,除了相互问一声过得怎么样,能聊的都是共处时的事情。
这些事情发生在不同的城市、街道、居所,当时的我与当时的他们,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现在跟他们通话,心中忽然起了一层焦躁感:我已经记不得这位好友的名字了。他提到的我们曾经认识的人,我也都不记得了。他仿佛在我记忆的迷雾中,影影绰绰地能看出些过往的轮廓,细节却早已漫漶。我依旧是我,肉身一路从时空中被携带至今,而他,还有他们,都已经遗留在远方。
?
对于昔日好友名字的遗忘,我才发现牢固的人生何其虚妄。我能记得相处的点滴:从菜市场买好蔬菜和肉食,去他的宿舍做饭,再邀请其他同事,洗菜的洗菜,做饭的做饭,搬桌子的搬桌子,头顶的风扇吱吱嘎嘎地吹着,窗外传来运河的汽船声。
这样的场景里,我记得啤酒的苦味,碟子的叮当,蚊子的叮咬。我还记得更多地在其他的城市里,我也认识另外一些人,我们在咖啡馆里聊天,玻璃窗外下着雪,我们的水杯里茶香四溢。
我们在一起都是快乐的,相互说话玩耍,这样的场景至少在那一刻我觉得是永恒的,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重现。我们走在夜晚的街道上,一起唱歌,一起大笑,彼此亲密无间。生活会一如既往,世界会一成不变。直到有一天发现工作真的不好,吃饭真的成问题,这个城市不能立足了,此时我只有离开。
走出火车站,拎着行李包,我常常要在天桥站上片刻,好好打量这个新的城市,车流人流,楼群鸟群,湿润或干燥的空气,交杂的气味——这个城市我要住下来,这里没有一个人是我认识的,没有一条街道是我熟悉的,我要从一片混沌中逐渐开辟出新的世界来,一个个人从混沌中跳出走来,成为我的同事、朋友、房东、上司;一个个场所从混沌中展开,成为我人生新的事件现场。而现在,这一切都即将开始还未开始之时,我可以停留片刻,仿佛是在过去与未来的交界处,心如飞鸟,无枝可依。
经过一番新的适应,陌生的都已然熟识,每日坐地铁去上班,从东边的菜市场买菜,到西边的剧院看戏,又一轮的友人结识。生活笃定,模式重复。坐在沙发上,倦怠地看着书,忽然会涌上类似乡愁的滋味来——“乡”非故乡,而是那些我曾经生活过如今再难回去的城市。
手机支付宝搜索P2zPYPB74GJ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来源4:http://b.faloo.com/907904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