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第一课他也认识了语文课代表沈硕思同学。
知道徐陵刚来对班级不熟悉,白老师也就专门介绍了一下,沈硕思,非常聪明,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写的一笔清秀的好字。
毕竟都是年轻人,徐陵难免会对对沈硕思有些好奇,或许因为徐陵的相貌身材、或许沈硕思的性格比较内向,徐陵这节课根本就没见过这姑娘的正脸,唯一的印象留在她那及腰的麻花长辫上。
课后,白老师将介绍学生给徐陵认识在任务交给了班长王立华同学。
家在鼓楼附近的王立华,相貌端庄、有一股的威严感,学习能力不差、组织能力也强,年龄是班里最大的,威信也在同学中很高,所以被大家推选为班长。
经过王立华介绍,徐陵认识了班上的几位拥有课代表及团干部职务的学生。
除了语文课代表沈硕思,徐陵对英语课代表邓梓晋留下了不小的印象,现在的英语还不是今后的主流、必修课,现在的俄语才是主流,徐陵的英语水平本来就不低,所以对这个同学兴趣更大。
班团干部都是些在学校、老师眼中表现好的,政治课表现优异的学生,除了一名叫何招娣的女同学,其余的团干部都是男同学。
上午过去,半天的课程结束。
徐陵在班长王立华带领下去了食堂。
这所学校食堂规模不小,毕竟是“五年一贯制”试点学校,其中还有初中的学生一起就餐。
食堂采取的是进出口模式,长长的隔栏将排队的学生与就餐的学生分离,每个学生每餐都是固定的分量,如果不够吃的话就要靠饭票和钱自行购买了,也有学生在上学的时候提前背着粮袋到学校食堂换取学校自己发的内部粮票。
毕竟学校之前的管理是多国轮管,很多建筑也是偏海外,学校的风气相对来说自由一些,很多身家优渥或有能力的家庭都将孩子送到这所学校。
现在正值饭点,徐陵在食堂中看到了显目的贫富差距,有穿着的确良衬衣的、有拼接补丁的粗布麻衣的、也有不少的女孩绒衣中套上四九城内不常见的绣花旗袍,整个一个小社会。
学校虽然免费给学生提供餐饭,但是其中的饭菜就让人不忍直视了,因为粮食短缺,基本上都是以菜代粮,番薯藤、番薯叶、甜菜叶、胡萝卜秧等野菜或炒、或蒸、或煮,三种方式就将各式野菜变成菜、饭、汤。当然,主要的菜品还是大白菜。
主食吃的多是粗粮做的窝窝头或掺杂着野菜的饭团以及杂粮煎饼,为了方便下咽,很多学生都拿出自己提前从家里带来的腌的咸菜
一顿午餐,徐陵可以说是吃出了人生百态。
下午的课以体育、音乐、美术、劳动为主,一方面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帮助消化,毕竟学生吃的都是粗粮,不多运动容易上厕所不方便。
音乐和美术多为女生准备,也是选修的课程,老师多为聘任而来。
陶冶情操的同时,也是帮助选择孩子来这所学校的家长,给他们子女培养气质,当然这些孩子都是有钱家的主,也不到食堂就餐,都是自带餐盒的。
一天的学校经历让徐陵对四九城的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
学校是没有自习的,整点下学,留校的学生可以在学校的图书馆阅览、自学。
徐陵没有选择留校,一来学校学习的内容他都已经掌握,二来还要回家照顾聋老太太。
收拾好自己的学习用具,挎上包就像校门口走去。
二十一中的校门门洞很窄且内陷,斜弧形的规格,外伸的围墙开了两侧窗户,令人看了有着些许的压力。
走出学校,瞩目的一排排小车整齐的排列在学校门口,随着徐陵一起出来的穿的很时尚的少女们纷纷雏鸟归巢一般钻进车子后座。
看着这些天真靓丽的少女,徐陵的眼光中透出些许同情,要知道过不了几年,这些女孩的生活将会发生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随意看了几眼,徐陵转身就走,毕竟风水轮流转,你现在享福了,将来受点挫折也是理所当然的,总不能一辈子都顺风顺水的吧。
走到大街,徐陵上了辆黄色的小巴士,也就是这个年代的公交车,现在的四九城不像沪市那么的繁华、都市化,所以除了重要的街道很少有电缆公交,主要还是以巴士为主。
这些小巴士圆鼓鼓的外形,喷上不同的颜色,也算是一道不错的风景线,不过最多颜色的还是黄色,毕竟人们没有汽车的年代,人们出行坐车都是人力拉车,人们对这些车的称呼都是“黄包车”,因为这种亲切的称呼,所以大巴车也大多以黄色为主。
坐车来到集市附近下车。
虽然昨天给家里采购了不少的食材,但是蔬菜还是以新鲜为主,更何况,不同的时间会有不同地方的人过来买菜,卖的菜也都品种不同,想要调剂口味,还是经常去菜市场或集市为佳。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来源4:http://b.faloo.com/965125_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