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长安。
净土道场。
李明在一片喧闹中睁开眼睛。
“这是哪?怎么这么多人。”
前一刻他还在公司楼下的川菜馆跟同事们喝酒,怎么转眼就到了这人群扎堆的地方。
不远处的高台上,有一位穿着灰色僧袍的年轻僧人正在讲经。
下面百姓听得如痴如醉,摇头晃脑,仿若身临其境。
末了,当那僧人讲经完毕,一个小沙弥登上高台道:“法空师父的讲经让人陶醉,果然不愧是东台寺的高徒。”
“讲经继续,下面有请来自金山寺的主持法明师父为大家讲取佛经奥义。”
小沙弥走下高台来到李明身边躬身一礼:“法明师父,该您上去讲经了。”
“讲经?”
“我?”
李明瞪大眼睛手指指着自己。
“是啊,快上去吧,别让台下的这些心中等急了。”
小沙弥将李明扶起,引导他走上高台。
站在高台上看着下面黑压压的一片,李明心里发慌。
讲经?开什么玩笑。
本人生在红旗下,小时候就是优秀少先队员,社会主义接班人,坚定的唯物主义信仰者,什么时候看过经书。
讲经?我怕不是要讲个寂寞哦……
不过,既然已经上台,那李明不讲几句肯定不好下台。
他思考一下,站直了身体。
眼神慈祥,博爱的看着台下的每一个信众。
刚刚还略显嘈杂的净土道场,在李明无声的动作下慢慢变得安静。
李明冲着每一个人微笑,点头,致意。
让台下的每一位信众都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被关怀。
后台正在候场的那些参与讲经的其他年轻僧人,看到法明上去一句话都不说,那些信众都心诚无比,一个个都感叹不已。
金山寺,这怕不是要出佛了。
“我,金山寺,法明。”
“不会讲经。”
说道这里时,台下的信众依旧保持着安静。
他们相信,一个仅凭笑容就能让自己心神安宁的僧人,说出这样的话肯定颇有深意,自然不会轻易打扰。
“马克..思……额,一位姓马的大圣人曾经说过,人人生而平等。”
“我在这里,就给大家分享一个我曾经遇到过的事吧。”
后台的僧人敏锐的抓住了法明口中的漏洞。
马克?
他们都感觉法明没有把那位大圣人的名讳说全,之后就以大圣人的名号代替。
这些僧人都在脑海中不断的思索着,这位“马克”到底是佛门的哪一位高僧。
“曾经有一位僧人担任一地州府的库吏,他总是利用职务之便将府库中的钱财拿来购买鱼虾放生。”
“州府的长史发现了他的问题,上报后决定将其依律处死,可是在刑场之上,这位僧人却说。”
“我所作所为,非是为自己谋私,而是天下众生平等,我将这些资财用来购买鱼虾放生,有何过错。”
“此事后来如何,我也不知,只是法明在此有一问。”
“身为僧人,悲天悯人理所应当,身为库吏却挪用府库,虽非为一己之私,却也耗费了无数民脂民膏。”
“我只问,鱼虾龟蟹在其眼中是生命,应当放归大海四洋之中,可府库收入也是民众一针一线一筐一斗缴纳,他只顾鱼虾枉顾民生。”
“这是何平等?”
李明说完,看着下方的一众信众百姓都若有所思。
后台的僧人也都眉头紧锁。
若说那故事中的僧人真是爱惜生命尊重平等,为何会做出挪用府库钱财用来购买鱼虾龟蟹放生。
若说故事中的那僧人未曾重视生命,那他有何必挪用府库钱财购买鱼虾放生。
这在哲学上,是一个悖论。
这个故事也是之前李明闲得无聊在新闻上看到的。
故事的最终结局,是这位僧人被免除死刑一生修佛。
可李明对此却持不同看法。
不能因为你是好心,犯下了罪行后就应该被赦免。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不能因为你的初衷是为了放生就能无视你盗取州府钱财的事。
你若愿意放生,大可用自己的钱财购买鱼虾。
在古代,府库的资财均是农民在地里一锄头一锄头刨出来,你能为了自己的想法无视其他人的利益,那就还是为了一己之私。
高台上,待下面的信众清醒过来后,李明详细的阐述了自己的想法。
下面的这些信众本身就是一些蒙昧无知的民众,在听到净土道场有高僧讲经才想要来沾沾佛气。
<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来源4:http://b.faloo.com/975399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