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司雨龙神,泾河龙王敖青还是非常敬职敬责的。
六月的长安城有点干旱,故有长安城百姓前往龙王殿中求雨。
若其他的司雨龙神,面对底层百姓的求雨,可能会不管不顾。
但敖青不一样,他会尽量去满足底层百姓的愿望,以此来保证长安城周边地域风调雨顺。
自武德立国以来,大唐各地皆有大旱大水等天灾出现,尤其是唐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登基称帝之后,好似连上天都看不过眼了,几乎每年都有大水大旱发生,让大唐朝廷疲于奔波。
唯有长安城附近区域,很少出现这种情况,由此便可知泾河龙王敖青的敬职敬责了。
当然,为什么要用“很少”两个字来形容呢?
因为敖青虽然是泾河龙王,还是天庭册封的“长安八河都总管,司雨大龙神”,但是有很多事情,也不是他能做主的。
比如说贞观二年那次,天庭下令,长安城附近必须大旱,不得降雨,更有蝗神下凡,吞食草木万物!
那种情况下,就算敖青有心降雨,也不敢落下点滴雨水。
没办法,天庭中的大佬发话了,他一个人间水神还敢抗命不成?
并且,贞观元年和贞观二年的天地灾害,可没有表面那么简单,暗地里不知道有多少仙神盯着。
他敖青要是敢乱来,不仅自己活不成,恐怕整个泾河水族都难逃一死,说不得还会连累到地仙界龙族。
所以那个时候,即便敖青再不愿意,也只能按照天庭诏令行事,不敢有丝毫违规。
当然,一般情况下,人间雨事都是由各地水神和司雨龙神做主。
除非是天庭有专门的诏令下达,否则下不下雨都是看人间水神和司雨龙神自己的意思。
或许是出于愧疚,或许是因为不忍心,亦或者其他的原因。
除了贞观二年那次特殊事件外。
其他时候,敖青还是非常敬职,也非常好说话的,也会尽量保证长安城附近区域的风调雨顺。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和大唐朝廷的关系也挺不错。
这一日,敖青应长安城南面几个村镇百姓许愿,游龙行雨,缓解了大地干旱。
事后正待返回泾河水府,路过小南山时,却突然被小南山顶的一道通天文气吸引。
“文气通天,山河锦绣,更有仙气渺渺龙吟水泽,这是哪位大才在此书写千古文章?”
“最关键的是,这篇千古文章中,似乎还和神圣仙人龙族有关。”
“不行,如此千古文章,我必须去拜读一番。”
作为泾河水神,敖青的实力绝对不凡,不说天下无敌吧,却也是地仙界巅峰,人间界少有的强者。
所以他仅是匆匆一眼,便轻易的透过乌云雨气,看到了小南山顶凉亭中的陈琦主仆二人。
同时也通过外显的文气,猜到了陈琦的大儒身份,以及稍许文章精义。
要说这敖青啊,虽是人间界的顶级强者,却也没有太特别的爱好,唯独喜欢文人大才所写文章。
用后世的话来说,那就是敬佩读书人,尤其是有才华的读书人。
这一点其实在西游记原著中也有交代,就是敖青和袁守城打赌那一段。
若是其他龙王入凡间,定然会幻化成权贵富贵之人。
毕竟龙族本就是天地间比较尊贵的生物,性喜财,相由心生,变幻之际也会由心而来,化作权贵富人。
而泾河龙王敖青呢?
他却化作了一个白衣秀士找袁守城理论,还搞什么文人赌约。
由此便能知晓泾河龙王敖青对读书人的欣赏喜爱了。
因此,他见小南山上有文道大才,本就欣喜想要结交一二了。
如今更是亲眼目睹了陈琦写出一篇和龙族有关的千古文章来,这就更加的迫不及待,见猎心喜了。
只不过敖青也曾读阅诸多的儒家经典,知道读书人对鬼神的态度。
子不语,怪力乱神;非不信也,敬鬼神而远之!
当然,到了后世王朝,这句话的意思也就变了,变成了“子不语,怪力乱神”,后面的一句直接就没了。
这大概就是后世读书人的优良作风吧。
反正圣贤典籍在手,有没有标点符号明确断句什么的,当然要将圣贤的语录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理解了。
就如同“以德报怨”这句话一样。
原文出自《论语宪问》: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翻译过来就是:有人问孔子:“宽容伤害过自己的人,怎么样?”孔子回答:“这样做该如何面对帮助过自己的人?要用正直回报伤害,用恩惠报答恩惠。”
可惜后来传着传着这句话就变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914766_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