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0年,曹操再次出任议郎,期间他为大将军窦武等人伸冤,又多次进谏献帝:朝中之人多为奸邪之徒,而忠良之人不得录用,然而却收效甚微。
张奂在东汉的对外战争中功勋卓著,多次以恩信安抚、招降外族,使得北方宁静一时。汉灵帝即位时入朝,为宦官所利用,率军攻击大将军窦武,迫其自杀。事后自责不已,拒受封侯,又上疏为窦武等人伸冤。不久迁为太常,因得罪宦官被诬陷罢官。晚年归居故乡,授课著书,不再出仕。
长江后浪推前浪,我曹操认为:“宦官从古已有之,只是皇上不应该宠信他们,让他们为所欲为。现在要收拾他们、除去首恶,只要一个狱吏就足够了。在洛阳北部尉任上,我曹操整顿治安,用五色大棒打死了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从那时起,曹操感到了宦官的危害,连宦官家属都狐假虎威。在我曹操当议郎的时候,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要诛杀宦官,反被宦官所害。我曹操上书为窦武等人伸冤,却未被汉灵帝采纳。
宦官们在朝堂上干涉政务,打击功臣,私下生活糜烂不堪,挑拨君臣关系等,同时宦官的亲戚及好友们,凭借宦官的权势和声望,残害老少妇孺,人尽皆知,却只能忍气吞声。
忠义大臣或被处决,或被百官,宦官的气势更是嚣张跋扈,行迹更是不堪。一代大儒李膺对宦官所谓深恶痛绝,为了打击宦官的嚣张气焰,同时重申清流之义,果断的斩杀了宦官党羽张成之弟张朔。
清议的出现可以让把持朝政的外戚和宦官不能肆无忌惮,有所约束,让皇权逐渐回到皇帝手中,同时对于权贵者庇护下的贵族们、子弟们不在鱼肉百姓,从此提高了朝堂到地方的社会风气,倡导正义。
宦官们内心狠毒,没有原则,深知历代皇帝最厌恶权臣者结党营私之行为。先下手为强,党人逮捕者几百人,都为上流人士,陈蕃等大臣多次上书无效,李膺们在牢狱被宦官势力酷刑对待。窦武挺身而出,作为天下名士,贵为外戚,让清议们,逃过一劫,从此与他们成为一条绳上的蚂蚱。
恒帝也深知权利不能偏薄,政治需要平衡,外加上李膺们确实刚正不阿。在查证后,恒帝下旨释放了李膺等人,但是却对释放的党人们,终身禁锢。李膺们打击了宦官的气势,党人们却被禁锢,如同阉割。但是,清议们本身就是维护正义,打击宦官而生的,再次虽然受到了大迫害,但是却丝毫没有退缩。
恒帝去世,宦官们失去了权利,如履薄冰,人心惶惶。灵帝继位后,窦武的女儿窦皇后升为窦太后,窦武掌握了实权。窦武向窦太后进言,东汉处于生死存亡之际,百姓名不聊生,同时现在朝廷上宦官当政,一家之言。这对整个东汉是及其危险的,建议窦太后接触恒帝的党锢之策,恢复正常的朝堂议事。不久,太尉陈蕃及其清议派的李膺等再一次回到了朝堂之上。
宦官们无奈之下软禁了窦太后,并下召给窦武。窦武带领军队却被御林军击败,自杀身亡。而太尉陈蕃、李膺等也在此中遭到了迫害。宦官代理灵帝把持朝政,冠以窦武、陈蕃等反叛的名义,在全国范围内搜捕余党,大肆追杀。在公卿以下,但凡和陈蕃、窦武有关联的门生、官吏等一律罢免。
宦官取得了党锢的胜利,气焰更加的嚣张,皇权直接被宦官们取代。宦官们借着皇权为自己赢取私利,同时朝中的一切大小事情,灵帝都交给了身边的宦官们处理,朝中的大臣们更是提心吊胆,深怕得罪的宦官。
朝堂一片乌合之众,贤德者远之,各地怨声四起,这次的禁锢,让文人们避之而不及,导致东汉末期无人可用。清议党人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打击不合理等等,是东汉的一股清流。有他们的存在,才能真正的了解到百姓的疾苦。政治平衡一旦打破,权利被一方垄断,直接限制了皇权。这是帝王的禁忌,也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软肋。
帝王一般都是借用外戚集团、宦官集团及其官僚集团来相互制约,达到政治的平衡,国家的稳定。而后期的党锢之争及其禁锢的措施,导致了外戚集团和官僚(清议)集团被宦官集团消灭。整个朝廷之上,只有宦官集团,皇权就显的荡然无存了。
太平时代,尚可依附宦官集团,或者左右逢源;但在乱世已经开启的时代,宦官集团与士族集团已经水火不容,而宦官手只能伸到宫内,宫内皇帝自己都已经权威日衰,依附于皇帝的宦官集团与能代表整个天下的士族集团,选择哪一方,已经无需考虑。正是因为出自宦官之后,曹操才作为反抗宦官的急先锋,算是缴纳了投名状,也完全与宦官集团划清了界线,受到了天下士人的接纳。
在两次党锢之祸的阴影下,宦官已经等同于一切罪恶之源。党人的可怕可见一斑,天下除了党人代表的士人,已经发不出任何声音。祖父为宦官的曹操,此时只有两条路,一时跟着宦官一条路走到黑,另一条自然是投靠士人集团。
在这个时代,世家大族,普通百姓也容不了,这么一个宦官后人统治者的。投靠士族,我曹操成了抵抗宦官的急先锋,只为了获得大好名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911300_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