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歌穿越大唐,并绑定了千古一相系统,开局就被李二拜为上卿!
朝堂上震服百官,令山东世族奉其为主;沙场上纵横驰骋,吊打突厥等周边异族!
从此出则为将,入则为相,娶公主虐皇子,制霸整个大唐!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上卿文治武功千秋无二,乃千古一相,我等望尘莫及!
李靖、李绩、程咬金:上卿用兵神鬼莫测,吞突厥收西域、灭吐蕃高丽吐谷浑,让大唐一统全球,真乃万古第一人!
李二:上卿功业千秋,朕远不及,恐怕后人只知李上卿,不知我李世民了……
李长歌:历史在我掌中起舞,乾坤皆在我脚下!
万古一人,唯我李长歌!
标签:
“以工代赈!”
李长歌提出的这个概念,对于朝堂上的大唐君臣而言,无疑是打开了一扇新大门一般!
“李上卿之策,既可以解决赈灾问题,又同时可以建设大唐的水利和道路等工程,减少平日征发徭役,避免劳民伤财,可谓是一举两得!”
李二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对于以工代赈之策,有着极高的评价。
在过去,因为历朝历代的封建王朝,都有着徭役制度的缘故,将徭役作为百姓的义务,所以几乎没有顾虑过这个问题。
这也就导致了每次大灾之时,救灾手段单一且不透明,容易被层层克扣贪污,从而导致饥民变成流民,流民变成盗匪,动摇国本。
但是这一次,通过李长歌的提案,李二和房玄龄等君相,才发现原来赈灾的事情,居然可以有这样两全的解决方法!
有了以工代赈,便可以遵循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即便是世族和各地豪强,也不能冒领克扣救灾粮米,借此鱼肉百姓。
“除了以工代赈之策以外,陛下还需派出巡查御史,分赴各道州府,监察赈灾情况。
户部和各地官仓的存粮,以及各地户口受灾情况,臣这里也早有预估,并且算出了各地大致的赈灾消耗数量。
若是有蠹虫敢从中上下其手,只需对一下户部的预估收支账簿,便可以将其揪出来,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李长歌继续上书,要以巡查御史,监察赈灾情况。
制度定下来了,还需要监察和监督,才能确保执行的公正。
听完李长歌的这一番进言,崔干脸上的神色,更黑了!
因为李长歌这一串的赈灾策略,看起来全都是针对他们山东世族的!
有了以工代赈,本就大出血一次的山东世族,更加没有机会趁着蝗灾兼并土地人口。
而有了巡查御史和户部的账簿对照,即便是想要勾结地方贪官贪墨粮米,也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从一开始,李长歌就把各地人口和存粮,都算的清清楚楚!
至于山东世族所藏匿的那些隐匿人口,不在百姓的户籍之内,也自然没有免费赈灾粮的预算。
失去了存粮的山东世族,绝对无法供养他们掌握的隐匿人口。
必定会导致隐匿人口为了生存,前往官方的赈灾工程劳动求食,从而被官府重新统计户籍!
这一下,已经不是让山东世族大出血了,而是直接在掘他们的根!
没有了对所藏匿的大量人口的控制,山东世族的话语权和实力,都将大打折扣!
李长歌的这一手对山东世族的打击,比直接杀了一百个崔度都有用!
山东世族的首领崔干,此刻看向李长歌的眸子,都几乎是红的了。
朝堂上山东世族一系的官员们,也全都怒目圆睁,牙关紧咬。
可是却丝毫没有办法!
论起先手和阴谋,他们都被李长歌事先给套进去了。
论起阳谋,他们此刻更加搞不出什么事情。
因为存粮不在他们手中,李二和朝廷,也无需忌惮山东世族抬高粮价,借机发国难财了。
若是山东世族还敢强行伸手蝗灾之事的话,保不准李二会不会大开杀戒!
“传朕旨意,令在外巡查的御史大夫魏征,先不必回长安了,与御史台各路御史一道,代朕巡查山东。”
“户部尚书王珪,带着户部相关官员,依照李上卿之策,调派赈灾粮米,安排以工代赈!”
“左武卫大将军程咬金、右武卫大将军尉迟恭,各领麾下兵马,巡防山东,以防不臣之辈趁机生乱,蛊惑百姓造反。”
“至于李上卿,则与房相杜相一起,坐镇中枢,主管天下赈灾调度。”
李二是一个雷厉风行的君主,有了李长歌的赈灾定国之策做依托,他很快便做下达了一道道政令。
户部主管赈灾、御史主管监察、大军负责治安平乱,一切都有条不紊。
李二并没有把李长歌派出去,因为李二想要让李长歌坐镇长安。
在现在的李二眼中,李长歌年纪虽轻,却是可以治国安邦的经天纬地之才,把他放到地方主持巡查救灾,是大材小用了。
并且,把李长歌留在长安,也是保护李长歌。
天知道李长歌如果去了山东的话,这次元气大伤的山东世族,会不会狗急跳墙,对李长歌不利。
这样一个少年干臣,李二绝不容许他有丝毫的闪失!
然而,或许是屋漏偏逢连天雨定律起了作用,李二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大殿之外,又有一道八百里加急的军中传骑,匆匆而入:“报陛下!
数日之前,吐谷浑突然兴师十万犯我陇右,与我陇右守军多次交战。
我陇右守军仅有两万,且粮草不足,侯君集将军向陛下告急,求兵求粮!”
陇右告急的消息传来,朝堂之上,顿时又是一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