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蜀中乐山,来自地球的赵燕在这住了十三年,然而一场普普通通的江湖寻仇把他卷入到波澜壮阔的修仙世界。
五方魔教、大明皇庭、佛门六寺、白鹿书院、蜀山一剑、天下道门,各方势力此起彼伏。
剿灭凯多大明开海;跟着郑和远下西洋;土木大战千里驰援······
金手指?不存在的。老爷爷?也没有。九年义务教育就是最大的本事了。
明月当空,寒风阵阵。
偏远的山道上忽然传来了阵阵马蹄声,当先的是一匹枣红色骏马,马背上的是一对父女,身上的衣衫甚是单薄。
那父亲年约半百,须发已是花白,脸上满是焦急的神色,他怀中的女童看着只有十岁出头,倒是不哭不闹,正面色平静的抱着马脖子。
二人身后有七八骑内着飞鱼服,腰挎绣春刀的披甲壮汉正在紧紧追赶。他俩慌不识路,终是越骑越偏,眼看着遇到一处断崖拦住去路,崖下滚滚江水映着天上的明月,已是到了绝地。
父亲将女儿抱下马来,以衣带缚在身后,紧了紧道:“若楠,抱好啦。”
说罢,便背着女儿跃下了悬崖。
那些骑士没多久就追了上来,领头一人面白无须,容貌俊秀。他看了看崖下,暗沉沉的残枝山石,不见人迹。边上的人刚拿出绳索,就被他拦住。
“不必了,周桐这老儿不愧外号铁臂神猿,他这一手攀援速降的功夫,倒是使得不赖,走吧。”
却不曾想他刚转过身,崖下江中便传来一声长喝:“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张总管还是请回吧,只是那马儿随我多年,还请您劳烦照顾了。”
那领头的张总管听了这话,轻笑一声,摆了摆手,带上那马,片刻间便消失在夜色中。
益州蜀中四面环山,自古以来都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古话说“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前朝道宋末年,有藩王在蜀中作乱,川蜀大地狼烟四起,连年战乱不休,百姓流离失所,好好的一个天府之国都被祸害成了人间炼狱。
等到大明朝立国以后,明武帝历时九年,灭“道宋”,驱”魔元“,终于统一天下。到了明文帝时期,于民休养生息,川蜀大地才渐渐恢复了一些人气。
蜀中乐山,乃是益州一处有名的地方,特别是一座乐山大佛,更是名传天下。
这天旭日初升,乐山脚下的一个村庄里薄雾笼罩,人间的烟火气息充斥着每一个角落。
早起的农户们匆匆扒过几口早饭,便已经开始下地劳作了,他们需要赶在晌午之前就把田里的农活干完,毕竟这会才刚刚进入立秋时节,正午的阳光还是十分的毒辣。。
在通往乐山村的小路上,两个行人正背着包袱向村中缓缓走来。那领头的老汉估摸着有四五十岁了,已是满头的白发,沧桑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不过看他太阳穴高高鼓起的样子,显然是身怀深厚的内功。
在老汉身边跟着的,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女,她相貌普通,皮肤甚至还有点粗糙黝黑,一看就是江湖儿女。倒是她那双剑眉和紧抿着的双唇透露出一种坚毅的气质,让人一眼就记住了。
两人来到村口,就见到路旁的大石头上坐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头一点、一点的,像是小鸡吃米一样,显然是在打着瞌睡。
老汉见状走上前去,对那少年轻轻喊道:“小兄弟,醒醒,我们想向你打听点事儿。”
那少年被这一喊,身子一抖,突然就惊醒了过来,他用袖子擦了擦嘴角,抬头看了看面前的老汉和少女,像是想起了什么,立马站了起来,一边向二人拱手行礼,一边问道:
“两位可是周桐师伯和若楠师妹吗?“
那老汉,也就是周桐点了点头,回答道:“正是在下,怎么,小兄弟你认识我?“
少年见周桐点头答应,不禁松了一口气。
“晚辈赵燕,家师李非,他早上出门前特意嘱咐了,让我在此等候二位,还请周师伯随我来吧。”
周桐闻言上下打量了一下赵燕,见他和自己的女儿差不多大,长得普普通通的并不出众,但一双大眼睛灵动异常,给他增添了几分聪慧机敏的感觉。再看他身上穿着的青布衣衫,腰上斜插着的碧绿竹笛子,还有那布满厚茧的双手,就是一副平常农家子弟的打扮,应当不是自己仇家派来的,于是点头说道。
那就有劳小兄弟了。
赵燕听了这话,忙说道:不敢,不敢,师伯您客气了。”说完就开始在前面带路了。
跟着赵燕走了没一会,小姑娘若楠就闻到了丝丝缕缕的香气,沁人心脾。随着行走,这香气也越来越浓郁,她举目四顾,便发现自己等人已来到了一处茅舍前。
一颗高大的桂树挺立在那茅舍院中,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茂密的枝叶间满是淡黄色的小花,微风吹过,星星点点的花朵飘落下来,把一个普通的院子装点出了几分脱俗的意境。
桂花树下卧着一只皮毛稀疏的老黄狗,还有七八只小鸡正啄食着洒落的桂花,更是给院子增添了三分生趣。
赵燕将周桐父女引进屋后,请他俩上座,又从厨房里拿出了三副碗著,把事先蒸好的腊肉和炊饼端了上来。
这腊肉都是平日里村民们熏制的,特意赠予李非作为孩子们读书的束脩(通“修”,学费的意思)。
一般村中的村民猎到猎物后都舍不得吃,而是把新鲜的肉类经过花椒、盐巴和白酒的腌制,再用清香的柏树枝小火温熏,悬挂在房梁上,这样过了一段时日,等到特殊的日子时就可以享用了。
吃的时候把腊肉用清水洗净,切得薄薄的码在盘中,上笼蒸熟,闻起来是醇香扑鼻,看着就十分诱人。
“师伯您和师妹先坐一会,吃点早点,老师一会便回来了。”
周桐夹起片腊肉放入口中尝了尝,只觉得这肉咸淡适中,腊味浓郁,嚼起来也不像一般的腊肉那样干、柴。这时赵燕又起身从后屋里端出了三碗豆花,几碟子泡菜。
周若楠早起赶路,肚子里正饿着,这时闻着这诱人的香气,就再也忍不住了。
她端起海碗,就看见雪白的豆花上面铺着红油油的辣子,堆着厚厚的一层咸菜、炸豌豆和油渣,还洒着碧绿的小葱。尝上一口,炸过的豌豆和酥脆的油渣与细腻嫩滑的豆花交织在嘴中,味道麻辣鲜香,十分美味。
周若楠从未尝过这种美食,呼噜呼噜的便吃了个底朝天。她吃完抬头一看,就见到赵燕正望着自己。
赵燕见她看了过来,嘴角微扬,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
这一笑倒把若楠的小脸笑得微微一红,不过她瞬间又恢复如常,反而夸奖道:“我跟着爹爹闯荡江湖多年,还是第一次吃到这种做法的豆花,小哥哥你手艺可真好。”
“是嘛?你喜欢吃就好,做吃的我可是最拿手了,这咸豆花也就我这在做,别的位置可吃不到。”
赵燕见周若楠吃得欢喜,很是开心,于是又进里屋盛了一碗。
周桐一面吃着豆花,一面问道:贤侄,你是这村里的人吗?什么时候拜师的?
赵燕放下手中碗筷答道:是的,我祖籍就是在昌元(今重庆荣昌县),家父是前朝的翰林学士,当年蒙元南下,他因为抵御外族守城不降,为国尽忠了。后来母亲就带着我回到蜀中,在这村里定居了下来。三年前老师来到村里,开了这家私塾,因为怜我是忠臣之后,所以叫我拜在他老人家门下。”
周桐听了赵燕这番话,感其忠臣之后,如此身世,不禁唏嘘。
几人正说话间,忽然有一人从屋外走了进来,未见其人,就先闻其声。
“大哥你们怎么这么早就来了?还好我安排了燕儿去接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