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末世狂龙啸九天

末世狂龙啸九天

末世狂龙啸九天

作者:冰山雪峰

分类:历史

状态:连载中

更新:2024-09-19 08:50:17

最新:第78章 处死克扣军粮的蛀虫

开始阅读 章节目录
小说简介

专门研究明代史的文化公司副总编朱冰因一场意外穿越到大明王朝末期,竟然成为崇祯皇帝,由于熟谙历史,他采取打击奸商,杀戮贪官,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严肃军纪等一系列铁腕手段,开天辟地,改变历史走向,挽救衰颓的大明……

标签:铁腕 大明

更多人喜欢:166小说阅读 话本小说网 鬼吹灯网站 北京掌阅科技有限公司 txt之梦电子书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
末世狂龙啸九天最新12章节更新中…
第21章 崇祯宴请四重臣章节试读:

自古以来,帝王之心,最渴望听到的莫过于那声声颂扬:“陛下英明神武,堪比尧舜,千古一帝,圣德无疆!”

每当朝堂之上,群臣齐呼,皇帝们无不心花怒放,仿佛置身于权力的巅峰。

然而,崇祯皇帝,这位穿越时空而来的帝王,却对这套陈词滥调嗤之以鼻。他秉持着科学的价值观,视那些空洞的赞美如浮云,心中唯有国家与百姓的福祉。

崇祯端坐于龙椅之上,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无畏与坚定,什么圣德,在江山社稷与百姓福祉面前,狗屁都不是!

此时,刘宗周这位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却貌似忠勇,继续进谏:

“陛下初登大宝,当以仁德治天下。岁末将至,新年伊始,若行杀戮之事,恐非吉兆。”

他深知,古人对于天命与德行有着近乎迷信的敬畏,尤其是帝王之家,更是将国家兴亡与君主德行紧密相连。

刘宗周深知此刻的局势微妙,天启七年即将过去,崇祯元年即将开启,若在此刻大开杀戒,无疑会引来朝野震动,甚至可能动摇国本。他提醒崇祯,诛杀九族,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数万生灵,岂能草率行事?

崇祯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远非那些陈规陋习所能束缚。他缓缓言道:

“若真有那等卖国求荣、鱼肉百姓、贪赃枉法之徒,其罪当诛,天谴若来,朕自当之。尔等但行其事,勿使一人漏网!”

言罢,他目光如炬,扫视群臣,那份决绝与果敢,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刘宗周见状,知趣地闭上了嘴,他明白皇帝的意思,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他躬身行礼,表示将全力配合刑部审查,确保万无一失。

其他朝臣也纷纷识趣地保持了沉默,他们知道,这位新皇,绝非池中之物。

于是,一场针对八大奸商的追查行动悄然展开。户部作为此次行动的主力军,迅速行动起来,开始追查这些奸商的九族。

在古代中国,九族之制,牵连甚广,从父族到母族,再到妻族,无一不涉。

而八大奸商作为地方上的巨富,自然与地方官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得追查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艰巨。

经过户部的一番努力,最终核算出的结果令人咋舌:前前后后波及的人数竟然多达两万余人!

这个数字,即便是放在明太祖和成祖的年代,也是极为罕见的。朝堂之上,一片沉寂,所有官员都意识到了这位新皇的雷霆手段和不凡魄力。

在小年这一天,崇祯特意召见了大明第一科学家徐光启。

他不仅在御宴上设宴款待徐光启,还邀请了另外三位重量级人物作陪:首辅孙承宗、英国公张维贤以及前锦衣卫指挥使刘乔。这四位人物,每一位都在大明王朝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徐光启,这位年近古稀的科学家,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激动。他深知自己能够得到皇帝的如此重视,实属不易。

而孙承宗作为首辅,更是大明王朝的实权人物,他的存在让徐光启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张维贤则是京卫指挥使司的一把手,手握禁军大权,是朝廷中不可多得的实力派人物。

至于刘乔,虽然名声不如前两者响亮,但他为人正直,且有着丰富的情报工作经验,是崇祯眼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崇祯之所以召集这四人,并非仅仅是为了吃一顿饭那么简单。

他有着更深的用意:他要通过这顿饭,将徐光启和宋应星这两位大明未来的工业巨擘与朝廷的实权人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同时,他也希望借助张维贤的军事力量和刘乔的情报能力,为大明王朝的变革之路保驾护航。

席间,崇祯与四人谈笑风生,气氛十分融洽。他特别提到了徐光启和宋应星对于大明工业崛起的重要性,并承诺将给予他们最好的待遇和支持。

皇后周婉言也在一旁微笑附和道:

“陛下常言徐大人乃朝廷栋梁也。”

此言一出,更是让徐光启感动不已。

酒过三巡之后,崇祯站起身来举杯道:

“诸位爱卿皆乃朕之肱骨之臣,大明之未来全赖诸君之力。来!朕先干为敬!”

言罢他一饮而尽然后长叹一声道:

“朕以后就要拜托各位了。”

众臣闻言纷纷跪倒在地,表示愿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崇祯见状连忙上前扶起众人道:

“有诸卿相助何愁大明不兴!”

这一刻君臣之间仿佛形成了一种无形的默契与信任。他们都知道自己肩负着怎样的使命和责任也都明白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共同开创大明王朝的新篇章。

崇祯笑语盈盈:

“今夜,我们只论风月,不涉君臣。”

酒过数巡,崇祯面向孙承宗:

“孙卿,京中红夷炮尚余十门,朕欲试之,卿若需炮,直言无妨。朕已召回徐卿,共铸利器。”

此言正中孙承宗下怀,他正筹谋加强蓟镇防御。忆往昔天启年间,他亲筑关锦宁防线,炮火连天。今徐光启归,恰似猛虎添翼,防线固若金汤,指日可待。

来源:http://b.faloo.com/144161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