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川不知道自己眼里的流氓APP,竟然把他刷的短视频共享到了古代。
看【世界地理】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秦始皇:额滴!这些对方,早晚都是额滴!
汉武帝:卫青、霍去病,有兴趣做异姓王吗?打下来都是你们的!
刷【美食推荐】
嘿,您猜怎么着?原汤化原食,这味道,那叫一个地道!
朱元璋:咱都做皇帝了,居然还有咱没吃过的东西?
道光帝:不是吧?吃这么多?不要钱吗?
看【文史题材】
李白很有可能是李建成的后代!
李世民:快派人查查,这种人才,绝不能错过!
李隆基:那他是我的……
当林海川开始参与直播,古人们发现自己可以参与连线时。
永乐大帝:你给朕搞一套你说的那个机械原理,朕立马给你打赏啊!
宋太祖:主播,给朕说说什么叫三权分立吧!
刘彻闻言,略微沉吟,这才点了点头。
他忽然感慨道:“相比于朱标的父皇,朕倒是觉得,自己似乎小家子气了些。”
卫青心中一动,连忙道:“陛下,您自有自己的决断,终究是情况不同,又怎么能够相互比较?”
“的确。”
君臣正在闲聊,光幕上的内容,已然有了变化。
……
不知是因为存有争议,还是规避什么。
光幕上,并没有详细的讲述洪武朝已发生的三桩大案,而是用春秋笔法,一笔带过。
简要的文字之下,背景画面中,朱元璋、朱标这对父子,甚至在还发生了几次争吵。
两人的对话,也大略能显出,当时的大略情况。
但各大王朝的人,也多是权力场上的老油条了,即便是管中窥豹,也能明白个大略。
很快,朱标的最后时刻便到了。
看着画面上,溘然长逝的朱标,以及哭得几近昏厥的朱元璋,任谁都难免动容。
而解说的声音,也在此时悄然响起。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朱标病逝。八月,朱元璋将朱标祔葬孝陵东侧,谥懿文太子。”
“纵观朱标的一生,称之为最稳的太子,实在是不为过。”
“能同时拥有皇帝的信任,大臣的拥护,以及将领的信服。这也足可显示朱标的本事。”
“那么这样一个人,如果没有英年早逝,而是活到了顺利继位,对大明,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首先,以朱标相对柔和的执政风格,大明对外上,应该不会太早发生大规模战争,甚至可能会终其一朝,都不会发生战争。”
“当然,由于朱标还在,洪武四大案中的最后一个,或许也不会发生。”
“有了朱标的约束,蓝玉也能避免身死。即便最终还要获罪,但有朱标的劝说、求情,或许也能保住性命。”
“有蓝玉在,有属于自己的绝对号召力,大明即便要对外作战,也不至于会怕。”
“而内政方面,首先法律将会相对洪武一朝稍有宽松。”
“考虑到朱标在洪武朝的监国执政,其政治举措,应该不会有太大,或激进的变化。”
……
大唐。
李世民叹了口气,看向光幕时,眼神中带出一丝怜悯。
刚刚他还没什么触动,可此刻他却忽然意识到,朱标所面临的问题,何尝不是自己的还是要面对的。
如今的李承乾还没有瘸腿,依旧是那个备受期望的太子爷。
他附和儒家的所有要求,背后有刚刚崛起的长孙家做支撑。
朝堂上也有许多大臣,对其青睐有加,大加赞赏。
再过几年,等侯君集的女儿嫁到东宫,便意味着太子也有了军中的助力。
可只有这些,显然是不够支撑一个皇帝的。
如今的大唐,朝廷中大部分官员依旧来自于世家大族。
寻常决策倒是可以依着皇帝的性子,可一旦触及到他们的利益,他们随时可以摒弃君臣之别。
即便是自己这样的马上皇帝,大多数时候也不得不作出让步和妥协。
毫不夸张的说,他这些年来其实大部分时间,都在思考一个制衡之道,只可惜直到现在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李世民希望这里能够通过朱标,到一个破局之法,来稳固大唐的江山。
之前的视频中他就已经知道,后辈之中,有人丢了江山,而且还落到了一个女主之手。
他其实十分介意这件事,但却无可奈何。
而想改变,似乎就只有让李承乾如朱标一样,提前进入朝堂,最终真正主宰朝堂。
……
大明,东宫。
当朱棣感慨于皇帝是个烫手山芋,无论是谁都得承受恶名时,还是太子的朱高炽,却几乎是热泪盈眶。
他觉得自己这位早亡的大伯父,若是能和自己见面,定然会有很多共同话题。
两人都是监国的太子,又都有一个强势的父亲,就连接受的教育相对类似。
朝廷上,斗争不断。
功臣集团,和代表士绅门阀,乃至寒门子弟的文官集团,几乎每一天都在明争暗斗。
大伯父唯一比自己幸运的地方,或许就是,他不用应对兄弟们的算计。
回想自己这些年的经历,朱高炽忍不住叹了口气。
“皇伯父倒是骗的天下人好苦,当年办洪武朝的几桩大案时,他也是雷霆手段,可有皇爷爷衬托,他这双手依旧显得干干净净,甚至被人夸他仁厚。”
“若是这样的人做了皇帝,对外尚且不好说,但对内,定然能将各方势力驯得服服帖帖,甚至真能奠定一个盛世吧!”
……
大清。
打发走了众人后,康熙越想越气,恨不得现在就把几个皇子,全都回炉重造。
他叹了口气,又是好一阵沉默,才有些发酸的开口。
“人家都说我擒鳌拜、振朝纲,有多么了不起,可那终究是小道。”
“若是真有机会和朱标在同一时代,只怕真是连死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
作为后世之君,哪怕两个朝廷曾经是对手,可康熙依旧将明史读了个通透。
虽然骨子里,他不愿意承认自家比不得朱元璋的后代。
但分析过朱标所处的时代,以及政治局面后,他依旧得承认,朱标这种人,往往才是最难缠的。
毕竟,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亦或者是他这个后来被称作圣祖的帝王。
大多时候,所用的权谋,都有痕迹可循。
可朱标这个太子,很多手段,若是没有攻读史书,站在后人的视角,根本找不出什么破绽和痕迹。
最显著的一点,便在于朱标能够很好的平衡兄弟之间的关系,更能让各大派系的官员,在自己麾下,为自己出力。
不知道为什么,越是想到朱标的好,他心里对自己的儿子,就越是瞧不上,心情也随之越来越糟。